星期三, 十月 13, 2021

谁在面对未来?

还是教育戏剧的阅读材料,很多醍醐灌顶的地方。

----------------------------------

戏剧最有帮助的形式,是将年轻人放置到一些境遇中,在这里他们可以瞥见日常生活,并且可以遇见他们自身,并且建造属于他们的价值。

戏剧让他们探索不同的境遇,并且在这些境遇中自己找到他们应该发出的行动,如伯顿所说【戏剧】“没有禁区”。他们在探寻自己,这是一个无价的礼物,而我们知道它的价值。

我为什么如此强调戏剧的价值?因为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艺术形式。历史上,人类一直不断的向彼此扮演自身,为了能够更清晰的理解彼此。它是现场的艺术,活的,我们能够听到和触摸到那些和我们一样纠结于生存的人。它给了我们一个十分特殊的机会来发现我们生活的要义。在教育戏剧中,我们将自己放置在两难的境遇中,并且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不是靠在椅背上欣赏电影或者绘画。戏剧给了年轻人进入他人生命的机会,于是我们必须谈论何种形式的戏剧是最有效的。

这里面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将儿童放置在岸边,看着在溪流中挣扎的境遇,另一种带领年轻人进入到溪流中,但一直扬起头,想办法应对他们穿梭其中的不同事件——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下行。

我们理解了戏剧中时间是如何慢下来的,于是我们可以探索两人之间的东西,设置障碍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意义是被行动和物件聚焦的;张力很重要,且和冲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入戏(角色)理解意义的层面,个人/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聚焦在动作的意义层次上,以及聚焦在潜台词和原文本上;用动作、物件和语言将一个文本赋予生命;对于故事线和情节的敏感。

也许我们可以用静像的习式来创造所有关键的瞬间,或者用“脑中的声音”让不同学生说出猎人脑中相矛盾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完全转换了境遇本身,对于不同声音的讨论很可能通向了一个关于境遇的讨论,而非对于境遇的直接体验。这个关于经验的方面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维度,在这样的课堂中,儿童不用再面对他们自身了,相反,他们可以在完全没有体验境遇的前提下就基于一些既定的想法做出选择。而在“活在当下”的戏剧中,儿童要积极的寻找语言,行动来一点点的探索这些瞬间,当他们被保护进入角色的时候,这里有一个机会可以使他们进入到“虚实之间”的状况中。我认为这是“活在当下”戏剧最重要的特点。当你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你既是角色,也是你自己,并且你和角色是交互的存在。你不是变成了别人,而是同时是自己和别人。这是“成为“角色,它让一种充满力量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可能。

我一直强调要让儿童和年轻人沉浸在戏剧制造的人类的矛盾境遇中,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要反抗(或者接受)。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的事情,而我认为最关键的工具就是将他们放置在戏剧里面,而非站在岸边,他们需要在他们的生命体验中扮演自己真正想扮演的那个人。这需要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挑战更有觉察才可以。

哇,原来戏剧是这么看的!

这是教育戏剧课程的阅读材料之一,里面对白雪公主和哈姆雷特的两段分析大开眼界,原来我看这些经典都跟瞎子一样!😔

--------------------------

让我们来考量一下一个戏剧老师应该掌握的方面吧。比如,不能仅仅将故事表演出来。故事需要被转换成戏剧的形式,这需要完全重新结构故事。比如,让我们看看《白雪公主》,当猎人被皇后命令将白雪公主带到森林时,格林兄弟的版本这样写道:

猎人遵命带领白雪公主进入丛林。他拿出匕首,正要刺向她无辜的心脏时,白雪公主说:“亲爱的猎人,让我活下去吧。我会去丛林尽头,再也不回来”,猎人说“快跑吧,可怜的孩子”。

故事的这一段不能仅仅被表演出来,30 秒钟就会演完。在戏剧中,我们使用想象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让我们来重新将上述的片段放在过程戏剧的角度来检索一下,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将故事改编成可用的戏剧素材,而非简单的照搬故事进行表演。故事需要打开可以探索两人之间关系的可能,也就是为什么猎人最终放走了白雪公主。我在下面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两个戏剧科的学生在一个“活在当下”的模式里发展了这段戏剧,这意味着他们一点点的在没有计划的前提下即兴创作一些戏剧中的瞬间,两人既真实的“活在”在这些瞬间中,也同时制造着戏剧,换句话说,他们活在境遇的当下,但同时又在一步一步修改着,这一部分基于他们对于艺术形式的掌握程度,于是两人在创造一个艺术形式。

白雪公主知道她的后母嫉妒她,所以她一直在想为什么猎人带她到森林里来,她一点也不傻。她是一个公主,所以猎人必须要尊重她,同时他还纠结于忠臣和杀手之间。他们二人实际上构造了一个年轻人生活的真实世界,而且白雪公主在这个年纪充满了青春和活力,她捡了一束花,并且让猎人替她拿着,这非常聪明因为这意味着猎人双手被占据,无法拿他的匕首。他接过鲜花,没过多久他的手里就捧着一整束鲜花。然后她发现一只小鸟掉到了陷阱里,她让猎人将匕首给她,这样好解救小鸟。这是另一个聪明的行动,因为匕首现在在她手中了,小鸟仍然死了,她用匕首将小鸟埋了起来。猎人此时要求将匕首还回,她慢慢将它交还给猎人,直接盯着他的双眼。他低下头,慢慢的将匕首放起来。然后白雪公主担心小鸟的妈妈,她坚持要找到鸟窝,猎人要把鲜花放下寻找鸟窝因为他很高。他们最终找到了鸟窝,她坚持要照顾他们,要求猎人将帽子摘下,将小鸟们放进去,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路带着它们了,猎人现在既要拿着花,又要捧着小鸟。然后她希望停下野餐,他们要为小鸟找一些虫子吃,过程中白雪公主一直问猎人是否自己有孩子,以及他是否会为了自己的孩子牺牲之类的问题。她还问猎人他会不会为小鸟设置陷阱。你们可以参详这场戏的发展方向了,到结束的时候,猎人宁愿死在皇后手里也不愿意杀死白雪公主,他向白雪公主承认自己的任务,并且放走了她。

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两个学生做了什么。他们将这一瞬间分成了几个小的事件:捡鲜花;释放小鸟;埋葬小鸟;找到鸟窝;交换匕首;野餐,为小鸟找食物等等。这些小的事件都制造了障碍,于是境遇被打开了。这些小事件还让时间慢了下来,于是我们有了空间去探索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两名学生还理解物件和动作的重要性:用匕首来解决小鸟将一个武器变成了救命的工具,然后她又将它还回去了,这里动作和物件代替了语言。这个场面还具备戏剧张力,猎人将皇后捆绑在自身上枷锁挣脱,开始为自己承担责任,他是作为一个个体行动的,而非一个跟随皇后意志的人。这是戏剧的元文本,这是一个安提戈涅似的的试课。所有这些元素对于戏剧老师都应该是基础的理论。

毕竟这些都是伟大的剧作家必须掌握的,让我们来看看莎士比亚是如何展开《哈姆雷特》的,这来自两个哨兵的对话。

第一场 :艾尔西诺,城堡前的露台,一个守望台
【弗兰西斯科立台上守望,勃那多自对面上】
勃那多:那边是谁?
弗兰西斯科:不,先回答我;站住,告诉我你是谁。

说“那边是谁”的哨兵向另一个人发起了挑战,而另一人回答“不,先回答我”。勃那多是要来换岗的哨兵,但他十分紧张因为城墙上曾经出现了鬼魂,当他看见城墙上有人影时,他做出了任何哨兵都会做的事情“谁在那”,但那个哨兵(弗兰西斯科)已经在站岗了,看到有人朝他走来,他应该做出挑战,而不是还没上岗的哨兵——丹麦国里上下颠倒了。莎士比亚在描述社会的关键变化是如何演进的,事物上下颠倒,这是文艺复兴的时期,新秩序正在被建立,人们在挑战陈旧的制度,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实证科学正在飞速发展,个体真正到达了历史中。在这出戏写作的40年前,英格兰的国王被推翻了,新阶级接替了政权。莎士比亚在溪流之中挣扎的试图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他要么坚定立场,要么被潮汐卷走。哈姆莱特在德国的大学学习,当他被召回到丹麦时,他也面临要不要坚定立场,挑战他的叔叔,于是有了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在这出戏的开场使用了一个事件——哨兵交换,通向了戏剧的中心,它的元文本。

我认为那两名学生在即兴创作交换匕首的瞬间和哨兵换岗有着相同的作用,它们都打开了戏剧的中心。

星期二, 十月 12, 2021

又死了一棵牡丹

 




周末去camping,今天去浇水发现初乌齐根折断了。无法描述看到断枝时的心情,愤怒、伤心、想要哭喊、无力…… 这是第三棵无辜死去的牡丹了,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继续要经历愤怒、伤心、想要哭喊、无力…… 

星期日, 十月 03, 2021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

最近去注册了一门课,教育戏剧。老师提前把教材分享了,《Imagining the Real》。这两天读了前两章,真有一种破壳而出的感觉。对这门课非常期待。摘选几段体现一下这本书的精神。

我们知道事物的价格,却不知道它们对人性而言的价值。

他们(孩子们)需要本书这些旅程,并且始终视建造人类的未来为学习的潜在价值:事实上,他们应该具备去清理我们成年人留下的混乱的能力。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给他们空间探索他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允许他们问自己:他们看到的问题是什么。为了做到这点,戏剧提供了一个空白。戏剧对年轻人最有用的方面是能将他们放置在一个境遇中,在那里他们面对选择,并且做出选择,让他们有机会让自己更加(或更少)富有人性。…… 戏剧让孩子们尝试他们生活的不同境遇,允许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像最早的戏剧倡导者之一说的那样:在一个“无禁区”的领域里,寻找自己。

教育性戏剧是一个横跨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和戏剧学的20世界新学科。

“活在当下”的戏剧体验,…… 教育戏剧是作为艺术形式,而非剧场表演或者是以教授课程大纲为目的的戏剧。

戏剧是存在,不是假装。戏剧是为表演准备,而必须通过即兴构建一种角色的参与,展示给彼此,但核心是能够在当下,“存在”在角色或时间里。关键问题是:年轻人如何对社会本质有更加现实的观点,以及他们如何被这种观点操纵?他们如何不断地更新他们和社会的关系并且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换句话说,戏剧如何引发他们有机会创建自己的人性?实际情况中的关键问题或许是,戏剧如何没能做到如此?

盖文·伯顿(Gavin Bolton)关于教育戏剧的独到见解:帮助学生知晓如何以及什么时候来适应他生活的世界(或什么时候不去适应!)

透过戏剧去“打开一扇窗,让观众直接将他们的生命和世界的责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自己的人性,“真正地”作为一个“人”。

我们物种的希望取决于一件事,且仅仅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成年人的想象力应该能够和儿童的想象一样自由,然后成年人能够想象真实,也就是为真实世界创造价值。如此成年人为世界承担责任;他或她会变成世界地图的一部分。当成年人想象真实时,他们成为了人,否则他们就不具备人性——国家占有想象力并将其制造成意识形态,这背后的虚伪是谋杀者的童话。——Bond

我追求的关键元素是在戏剧事件(drama event)中直接与入戏(in role)的个体交互,而不是从一个有距离的角度参与。跟随邦德,这个直接的交互需要潜入一种戏剧形式,让个人面对一个特殊境遇中实际起作用的社会力量,去看透破坏了我们想象的、扭曲的意识形态。

我们正处在第三次危机中,必须创造一种意识的新形式,社会才能继续运行并且仍然充满人性。之前的两次危机分别处在希腊时期和詹姆士一世时期。两次危机都创建了新的戏剧——希腊悲剧和民主适度,詹姆士悲剧和第一个现代自我。第三个危机已经撬动了现存的人类意识,使之远离社会中的技术和管理。在我们的场景中我们无法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我们是正在走向死亡的梦游者,世界一开始发出棺材的吱吱声。——Bond

所有的文化都通过挥霍想象力来阐述现实,这意味着现实是被想象(imagined)出来的,因此它也是虚构的(imaginary)。这是疯狂的定义,但也是社会的定义。——Bond

我们在文化上是疯狂的。我们串通一气将自身和这个星球驱向毁灭。我们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偶尔一瞥,或暂时踩刹车,但同时又允许那些权力的鞭子将我们更快地抽打进危机之中。除非我们能够对自身的境遇有更清晰的理解,并且发展新形式的戏剧,否则我们只能不断为自我毁灭的进程添砖加瓦。

新的一代(Generation Next)出生在数码时代,而家长是数码时代的移民。安德森提出新的一代的学生“连接”上是和之前几代都不同。这符合了格林菲尔德的一些担心,听起来好像老师和学生的繁殖系统是不一样的。……我会将每个人都看作是采用“不同方式连接”的人。每一代都会面临来自科技革新的挑战。驾驶超音速飞机需要一个区别于耕田人的大脑结构。新的一代也许比过往的几代拥有更强的操纵数码技术的能力,但这是来自实践领域的,并不意味着他们作为人有任何质的不同,好像他们丢掉了人类的内核似的。……真正发生的变化看起来是文化身份的变化:我们被驱使着疏离彼此,丢失社区的意识,进入社会原子化的进程。

我们缺少,并且非常需要创造力、团队合作、设计师、艺术家、音乐家、和表演艺术顾问。我们极度渴望寻找到可以假设……同理,侧面思考,将假定的模式变成可能的现实,并且能够和其他人沟通的人——所有这些都是戏剧的核心。——O'Toole

此观点对我来说漏掉了重点。我无法将戏剧的目的看成是帮助年轻人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仆人。戏剧也不应向年轻人脑中灌输大公司为追求利益而掠夺世界资源的那种价值和心态。所以为了避免梦游至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戏剧是怎样和这种教育结合起来的?这本书试图探讨这些关系。

教师……是理解力的向导,是能帮助你自己去发现的人。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30年来,我们把无知追求自我利益变成了一种美德:缺失,恰恰是这种追求,如今构成了我们唯一幸存的集体目的意识。我们知道各种东西的价钱是多少,但对他们的价值却一无所知。我们不再质疑一项司法裁决或立法行为:它善吗?公正吗?正确吗?它会带来一个更好的社会或更好的世界吗?这些问题是根本性的政治问题,尽管它们不能被轻易回答。我们必须再次学习提出这些问题。——Judt

戏剧要应对社会的疯狂和不公,将他们【观众】放置在他们的社会境遇中。观众进入境遇,在里面找到自己,因为境遇处在他们文化的现实中。观众是在虚拟的保护下进行这个工作的,在“消除怀疑”中。但虚拟不是现实的逃离,而是人类创造现实的工具。——Bond

然后我的目标呢?简单说,我总是问孩子们这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建立一个戏剧,来帮助我们找到为什么其他人会如此行为,进而反思我们自身行为的方式?——Bolton 

本书总体上就是围绕着回答这个问题写成的。对我来说,重点是他提到的“反思”意味着什么,如何建立一个反思的过程,并且不聚焦在个人的心理层面,而是寻找社会力量如何在未受邀请、未被看到和认出的条件下进入我们内心的。

我的大多数后来的戏剧都和这样的一种即时的不稳定状态有关,它旨在通过戏剧动作打开一个反思的空间,促使参与者重新考虑对现实境遇的承担和理解。

我尝试在发展的是将读者从传统的课程大纲的方式中脱离,利用什克罗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的“务求新奇”(ostranenie)的原则——“关于制造奇怪的元素”。我们很易于停止“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并被它特殊的特征所麻醉。艺术允许我们“将这个过程颠倒,创造性地将惯常的和普通的进行变形,缓缓诱导出我们内在的一种新的、儿童般的、不被厌倦的视像”。……艺术经验持续地重构对于现实的普通观点,于是我们能够看见世界,而不是麻木地认可它。——Heathcote



星期三, 九月 22, 2021

儿童9型教养法9月22日早课

课程设置:

  1. 第1-8课,接纳。

  2. 第9-12课,专注力、毅力和责任心的锻炼。

  • 课程重点:学习接纳


如何接纳?

  1. 通过观察和沟通去体会我们和孩子有多么的不同,然后再去看到孩子们的优势。重在生活中的实践。每个人遇到的场景和事件不同,但是同型的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是相似的。

  2. 观察是放下评判(抱怨),只关注事实,全面的了解事实,而不是先入为主,或者因为自己的感受而影响观察。

  3. 和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增加有助于全面了解事实,沟通也有助于接纳。

  4. 接纳的前提是真正理解孩子,接纳之后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接纳是随后能力(专注力、毅力和责任心)训练的基础。

  5. 沟通的要点第一步是要停下主观的判断,第二步是要看到整个事件的全貌,第三步是听孩子讲述,第四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这个过程要注意有时候家长听孩子讲述其实有潜在的隐性要求,这一点不容易意识到,在商讨的过程中可以加上家长的感受,真实的表达自己,会有助于消除孩子的压迫感,让孩子感觉到在平等中对话。

  6. 沟通的具体过程第一步是问孩子发生了什么,第二步感谢孩子告诉妈妈这么多,第三步问孩子的感受(可以同理,也可以主动猜),最后问以后我们可以怎么做?前三步是接纳,最后一步是合作逆转。

  7. 沟通过程中要创造一个温暖的氛围,微笑、肯定孩子、和你聊天很愉快,拥抱,肢体接触。

  8. 接纳说起来容易,做到难;锻炼孩子的能力也不能一蹴而就;这两件事都需要耐心,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焦虑的父母无法给予爱,荣誉,尊重,和信任。成人的惯性思维使得接纳和沟通并不容易做到,需要很多日常的练习。可以从没有情绪的事件开始,练习多了就会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

  9. 观察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而不是抱怨,发现问题的关键点,或者自己有情绪,然后找到对方的需要,以及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做到减少评判,让同样的问题以后不再发生。

  10. 观察孩子对于自己而言,也是活在当下,好好体验。

  11. 整理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它帮助孩子培养逻辑思维、规划能力、一步一个脚印、不偷懒、不走捷径做事情的能力。(以前没想到过整理还能有这么多功效)


感想:


接纳真的不容易!虽然已经接触这个概念很久了,但还是做不到的时候比做得到的时候多。比如今天早晨豆豆起床不晚,可是拖拖拉拉,早饭也没吃完就得出门上学了。我一直在催她,虽然知道这样不对,可是还是忍不住。我一早晨都因为催她心情很不好,可是到了学校,她下车的时候对我说,”I love you.” 一下子就泪崩了,觉得孩子对妈妈这么宽容,可是让我做到完全的接纳孩子却这么难。


妈妈的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都不是曲折的,而是毫无头绪的。有时看到很多问题,感觉自己像陷在沼泽里一样,身边左冒一个泡,右冒一个泡,前一个泡,后一个泡,但是自己就是动不了,只能看着问题层出不穷冒出来。我从去年上情绪疗愈营到现在已经一年了,很有限的一点变化是情绪的疏通比以前好了很多,想哭的时候能顺利的哭出来了(豆豆一句”I love you.” 让我今天上午哭了55分钟!),能够经常的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失控(生闷气,或者吼孩子),然后做一点很细弱的努力。


感性的发育也开始破土而出了。最近因为要给Leo找几何书,翻出来一本俄国人的教材《Kiselev's Geometry,后来翻译成英文的,号称是苏联时代覆盖东半球的几何圣经。我中学时候最喜欢几何课,而且对于逻辑严密的理科书籍有一种吃饭一样的熟悉和自然吸收,但是这一次拿起这本几何圣经读了没两页却有一种非常抵触的感觉,就是一种被严密逻辑框在铁盒子里的感觉,很不舒服。然后我欣慰的对自己说,这一年多的努力没白费,弥散的感性终于有了一点实质性的气质,还不到和理性分庭抗礼的程度,但已经不可忽视了。


能哭了也好,对严密逻辑的抵触也好,都是一些看似无用的变化,都还没有落到实处——改变行为或者改变心态、改变情绪的地步(不管是作为父母也好,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好),但是这些遥远的、虚无缥缈的基础总是开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了。


星期六, 八月 21, 2021

上厕所不冲水

 Leo现在开始学代数了,真是各种挑战神经。今天的一道题目要求展开expression, Leo就非常拿一分钱工资干一分钱活的给了下面这个结果,

(x+1)(x+2)=x^2+x+2x+2

我看了这个结果让他改成x^2+3x+2,他较真儿地说,题目没这么要求,你凭什么让我多写一步?1号妈跟他说,我看着这个结果就像你上了厕所没冲水一样不舒服。他给了我一个大白眼,然后还是很不情愿的改了。等再过两年很有可能就直接给我一个白眼,没有下文了。我对自己说,珍惜现在让他冲水他还会听话的冲水的好日子。

星期三, 八月 18, 2021

能错得起,才能成为正常人。

这一条泥泞的路是生命赠予我们最别致的礼物!

送给1号完美型的自己。

星期二, 八月 17, 2021

张文宏金句

 趁着还没被清理干净,赶紧自己库存一份。将来写小说的时候要用这些金句对他致敬!


1.只要今天活着就有明天治愈的希望。

2.企业老板不用给我们捐东西,让员工在家里办公,隔离观察,还给人家发工资,这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了。

3.最好的药就是免疫力!

4.谣言比病毒更可怕。

5.你不是发烧,就是最近有点不顺。

6.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7.不要到处瞎玩,正常生活正在慢慢回归,但是还没有到为所欲为的地步。

8.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9.专家到了这份上吧,我看了,脾气没有一个好,每个人都极端的自信,吵架是经常的。但是有一个,每个人都抱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大家看到医生都是文质彬彬的,都是假的。

10.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你再到华山医院来,你也很难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书了。

11.现在不仅仅是医生一个人在战斗,那肯定完蛋。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呆在家里你也是战士。

12.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

13.岁月这么静好,就一定有人在负重前行。谁在负重前行?就是我这样的人。

14.我跟你讲你一定是听不懂的,因为你读的书我读的书不一样。

15.医护一体,不要忘了一线护士。

16.一般女孩得了流感,被传染的基本都是妈妈,而丈夫很少,所以那一刻,我对爱情产生了怀疑。

17.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

18. 没有防护,你可以拒绝上岗!
19. 按照这些标准来,出了事我来承担!
20 问:我有一个疑惑,就是每次在选择的时候,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所以我也希望您给我们解释一下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之间我们怎么选择?因为我就一个孩子。所以我总会在这个时候就只选贵不选对的,所以我也希望您给我们解释一下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之间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答:关于国产的汽车还是进口的汽车,你们都能够鉴别,为什么一到疫苗,你就不能鉴别?我们最简单的就讲,国产的汽车你买还是不买?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我当然是爱我的祖国,我当然充满信任!但是如果非要让我来评判你自己要买什么车,我觉得这不是我应该回答的问题。谢谢。



张文宏被举报抄袭前的「240小时」

 https://mp.weixin.qq.com/s/uuGfgGkdEZy1096HbHSv_g

评论很鼓舞人心。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郁达夫


尽管早已在风暴中心,但8月开始,张文宏没有落下一次门诊。


每个星期,他都有两次门诊。


一次是特需门诊,这是医院根据张文宏的名气而设置。


另一次,是每个星期二上午的肝炎门诊。


肝炎门诊的挂号费,和普通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几乎没有差别,每个普通人都能承受。


有媒体此前报道说,这是张文宏主动提出,专门为外地来的,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患者设置的。


但无论特需门诊,还是普通门诊,张文宏对每个患者都热情、仔细,和格外关心。


底下有患者评价说:


自己因长期低烧多次住院和检查,仍未查出病因。


文宏主任只看了检验单就确诊了疾病,开了4.9元药,自己服用后低热就退掉了。






8月2日,上海市主要领导参观了该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


作为实验室主任,张文宏陪同视察。


他侃侃而谈,却严肃且认真。


8月4日,上海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新增病例来源查明。


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一如既往的发言。


他告知当下的风险,要求大家不松懈,但也不反应过度。


他再次强调一个个普通人必知的疫情常识。


比如,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一旦出现症状,哪怕提早一个小时到医院,对防疫工作都有巨大作用。


比如,生病不要随便到药店买发烧药,自己在家里找点感冒药这种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直播的画面中的张文宏,眼袋很深很黑。


看起来,他有些累。


张文宏累了,但上海的疫情一直都风平浪静。


8月4日之后,上海仍然仅有一个小区被列入中风险,其他区域均为低风险。


要知道,这是一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际大都市。


去年至今,虽然偶有疫情反弹,但上海的疫情防控水平一直在全国领跑。


将上海抗疫成就归功于张文宏一人,显然过于夸张。


但作为专家组组长,其间一定有张文宏的心血、科学和理性精神。



前几天,一个消息在网络流传:


长篇非虚构作品《张文宏医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但张文宏的微博,没有转发新书的消息。


查遍了网络,我也没有搜索到张文宏替新书“站台”的消息。


张文宏沉默了。



张文宏,已经至少沉默了18天。


去年5月,张文宏开通微博,他一直是那个发言活跃的人。


或分析疫情的变化,或普及基本的疾病常识。


但这一次,张文宏真的沉默了。


他发的最后一条微博名为:南京疫情促使全国经受压力测试,为未来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思考。


尽管有30多万个点赞,三万多条留言。


但张文宏再也没有更新微博。





只有上海人,仍在一如既往的支持医生张文宏。







在微博上,到处都可以找到这样的话语。


或是旗帜宣明的支持。


或是感谢在这个城市里,有张文宏这样的医生,他值得骄傲。


知屋漏者在宇下。


张文宏到底怎么样,上海这座城市的市民,最有发言权。



原谅我,絮絮叨叨的写下这么多。


自前天张文宏博士论文被举报抄袭,到复旦大学公开回应,我看过太多不堪的攻击和话语。





我不想为张文宏提前辩护,一切以复旦大学的最终调查结论为准。


我想说的只是:


1、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包括张文宏,也不例外。


正因为如此,评价一个人,要观其言,更要察其行。


当许多人用恶毒的话去骂张文宏,恨不得把他弄臭,再踩上一脚,张文宏在做什么?


时间往前推10天,240个小时,不难看到。


他仍在尽一个医生的本分,门诊、查房、手术,一如既往;


他仍在尽一个专家的责任,用最温柔的话,去告诫上海市民应该怎么做;


他仍在坚守着一个公众人物的底线,沉默是他保守尊严的方式。


漫天骂声中,他没有被干扰,一如既往的说实话、干实事。


上海幸好拥有张文宏;张文宏也幸好在上海。


2、即便是不完美的英雄,也应该珍惜。


张文宏最为网友认可的品格是什么?


是他在疫情中总是每每站出来;


是他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刻的认知,而且能把关键信息极度凝练,告诉大众;


是他和每个普通人一样,希望这个世界变好。


是他总是能够勇敢发言。


如果这样的人都要遭遇网络暴力,被无端攻击,从此之后,谁还敢这样做?


鲁迅说: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


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就算张文宏是那个不完美的医生,或英雄,也应该被我们珍惜。



张文宏被举报博士论文抄袭的新闻后,有一条留言戳中了我。


它说:


这次大规模黑张文宏医生,居然是博士论文综述部分涉嫌抄袭。


而不是收受红包、违规多点执业、科研经费使用不端、病人投诉、与西方反华势力勾结等。


足见张医生为人处事道德标准之高,已然找不到黑点。只能攻击他的专业素养了。


我大为敬佩!


这句留言,看得人解气。


总是以最大的恶意,去伤害一个品格温良的人,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郁达夫也说: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感谢张文宏医生的持续发声。


在那个最难的时候,医护行业是整个社会信心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曾经保护了我们,仍在保护我们。


一起点亮文末“在看”,这次,请一定记得善待他。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如果今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INSIGHT视界
上海纽约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文宏英文演讲完整版,双击点赞!!!#张文宏 #英语演讲 “一所大学是否伟大,最终还是取决于它的毕业生是否能够为世界的平等和发展做出贡献。 今天恰逢全球面临挑战和充满不确定之时,我相信世界的前途都会因为你们的毕业而变得更加光明。”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