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十月 24, 2017

when science meets market .......

从伦敦回来之后心绪烦乱,因为工作上的问题处理的不好。认识到自己不止存在思维方式的问题,不同的工作环境也对行事风格有不同的要求。从academic/regulatory environment 转换到industry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一直以来在工作上我从周围人得到的肯定足够多,以至疏忽了自己的问题。现在的磨擦算是一件好事,提醒自己要不断反省。


中午和一个北大生物系的师妹碰头吃了午饭。我在一个conference上遇到她,这个师妹生物专业读到postdoc之后辗转做了投资。我因为转到industry之后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对工作的影响,现在觉得应该找机会多了解后期的marketing对早期drug development的作用,所以和她了解一下investment的思路,希望能补足自己的不足。她介绍了Life Science Angels Stanford SPARK program. 希望我能有机会参与这两个组织的活动。

星期一, 十月 23, 2017

伦敦假日

去伦敦开会,顺便一家人在那里度假一周。回程的飞机上看了好几部电影,看到《春娇救志明》的时候忍不住把电脑拿出来写blog。我觉得自己很象电影里的春娇,特别是两人在台湾时遇到地震的那一段,春娇对志明的诘问简直就象我自己会说的话。从第三者的角度讲,我觉得志明的反应很合理,但是代入春娇我能理解她的反应。正是因为能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才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婚姻中的问题。这部电影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偏执和不可理喻,我感激它。整部电影都不错,但是我不喜欢结尾,夸张的求婚方式破坏了这部电影的自然和贴近生活。

伦敦的假期过得很完美,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两个人到了要走的时候都不想回家,要求留在伦敦。每天结束的时候问他们一天之中最喜欢哪个地方、哪个活动,每天的回答都千篇一律------everything. 在外面度假的这一周两个小家伙的话明显多很多,精神经常很亢奋,脾气也比在家的时候好很多。这让我更加有了发财的动力,心里默想如果以后每年能来一次欧洲度假就太好了。

这次旅行使我彻底认识到十年带来的变化。我不再象单身旅行的时候那样,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了。我对去哪里玩、吃什么饭、错过哪些心仪的地方或着活动一点都不在乎了。唯一使我对出行保持兴趣的只有孩子们的期待和兴奋,现在觉得如果没有带着他们一起来伦敦,我自己可能哪里也不想去,只会窝在旅馆里。带着两个孩子度假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而是没有他们我自己的假期会非常沉闷、了无生趣。

整个假期里唯一不是因为孩子们的兴趣而触动我自己的地方只有参观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时候看到的Harrison’s marine timekeeper. 十八世纪的英国为了解决航海中的精准定位问题高额悬赏解决方案。John Harrison是最后成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他是一个极有机械天分的木匠,后来自学成了钟表匠 ,用了整整一生来制造海上航行时使用的钟表。Harisson5年时间制作了第一个marine timekeeper,重达33公斤,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对当时的经度计算已经做了很大的提高,从实践上证明可以通过精密计算时间来实现航海定位。接下来Harrison又用3年时间制作了第二个marine timekeeper,用17年时间制作了第三个marine timekeeper,到68岁的时候Harisson经过了30多年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了合乎作战要求的sea watch.  最后一版已经把体积降低到了直径13厘米,外形已经改进成一个怀表,而不再是最初的大型机械。四个Harrison’s marine timekeepers排列在一起非常有震撼效果。整个故事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Harrison对极至完美的追求。能用一生执著的对一件事追求极至完美是巨大的幸福。对于我来说,半生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一直也找不到有什么事能让我作到象Harrison制造钟表一样投入,这是一个悲哀。

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想到要回去上班就很郁闷。我已经很久没有对工作这么情绪低落,甚至到了厌倦抵触的地步了。也许我的确不适合pharmaceutical industry,但是我享受认真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我现在还想不出来以后换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更合适自己。要有足够的挑战性,但是不要现在这份工作的timeline/pressure/profit driven/lack of independency/……,要有足够的时间把一件工作做好、做完美,学习新东西的时候能够足够深入,而不是只作到应付差事。


开会期间有一个networking dinner。我硬了头皮,鼓了非常大的勇气强迫自己去参加。去之前的一个小时简直比面试前的时间更难熬。不过,好在真的去了倒比在房间里给自己打气的时候要好过很多。成长的需要永远都存在,什么时候才能做到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游刃有余呢?也许这永远都是一个奢望。

星期五, 十月 13, 2017

重拾旧爱

上一篇blog居然是2016年4月份写的了。时间过去了很多,可是什么也没有留下。

上个月去参加digital health conference,会后有很多感想,其中一条是重新开始“写”。象很多其他感想一样,虽然当时很兴奋,但是后来都不了了之了。这个星期和GR从砂石磨砺,到刀剑相杀,再到冷视漠然,最后分床而居。这一切都从两个人之间不能交流开始。我不是一个擅长说话的人,一时间无法勉强自己艰涩的生拼硬凑,于是我决定重新开始写blog. 不知道对解决问题是不是有作用,但是尝试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

晚上去了教会,今天大家给晓媛和袁峰办baby shower。我在教会里居然没有社交尴尬症,这真是很神奇。很高兴晓媛把我带到cypress fellowship这个群体,虽然我现在不信主,但是很高兴认识这群人。

在下班去教会的路上,我第一次感觉受到吸引,好像自己在赶往一个能让焦虑的心平静下来的地方。我到得很早,教会里没有多少人。我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祈祷,但是不知道哪里合适。最后我在新人区坐下来,闭上眼睛,在心里问神,我应该怎么做来改善和GR的关系,怎么应付工作上的压力?神没有回答我。

以前我不喜欢基督教里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插进一个“神”来,简直象个第三者。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朋友之间,......这些人与人最亲密的关系都要神来插一杠子,破坏了人最基本的感情的纯粹。可是现在我好像能理解这种对第三者的需要了。在我自己没有办法处理好直接亲密的关系的时候,退一步,请教一下这个独立的第三方,这样做让我多了省视自身的空间,不那么容易钻牛角尖了。我也的确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骄傲,对神省视自己的骄傲比对人省视自己的骄傲要容易一百倍。当我把自己交给神这个独立的第三方来审判的时候,不再强求“人”对自己的认可,而只想到“神”对自己的认可和原谅,事情好像简单了很多。

我还没有办法把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来接受,圣经里面的很多话,很多观点我还没法认同,但是如果认识神能帮助我解决问题,我愿意尝试接受他。

星期三, 四月 20, 2016

又一个岔路口

最近找工作、换项目成为了生活的主题,对自己做决策和处理复杂工作关系的能力有了重新认识的机会。以前也会抱怨CEO们对干活的小萝卜头插管吸血,但是只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我自己不过是面临了一个有点困难的选择,离生死攸关还远得很,就如此的纠结;CEO们每天所要做的决定和我所面临的困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以后再看见人家吃肉的时候心态应该平和一点。

虽然现在的问题有点麻烦,但是静下心来,希望自己能做到---听从自己的内心,耐得住寂寞,尽量坦诚待人,但是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如果做了决定,就心无旁骛的为做出的选择做最大的努力,不要再牵挂另一条路上的风景。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后悔,学会从选择、决策和后果中吸取经验。

我发现自己中年以后少了以前的锐气,遇到挑战的时候信心和勇气没有以前那么充足了。也许是最近生活的磨难带来的必然变化,也许是年纪越大惰性也越大了。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总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考虑到离退休还有至少二十年,现在还不到不求上进的时候,那就提起精神来,努力工作吧。还记得Michelle很多年以前发来的那个U形曲线,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过了那个最低谷,以后该开始攀升了。从前半生的经验来看,命运对自己还是很公平的,每一分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所以自己的个性中没有养成抄近道的能力。既然如此,就不要强求自己去做有违本性的挣扎,扬长避短,沉下心来耐心成长。

也希望能借着这个机会从抑郁症里走出来。

顺便感慨,人到中年之后发现能够真心坦诚给人以意见和建议的朋友和同事非常可贵,好好珍惜他们!

还有GR的回复:Resilient是个重要的品质。这个品质只有从失败中修炼。我听商业的podcast,有一个人讲的很好:fall fast, fall early, fall forward. 他说他年轻时是个football player。体育比赛和教练教会他这样。没有参与竞技体育的人很难得益这些,只能在人生中失败了学习。不管在哪里,fall fast early forward 都很重要。

另外,折腾了一圈回到原地不要觉得自己做了无用功。折腾的过程带来了学习工作大环境、小环境和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虽然给自己制造了一点麻烦,但是得大于失。

要有理想,但别被理想遮住了眼睛

这篇文章好像是特意为我写的。


方可成 为FT中文网撰稿

FT中文网与壮志计划项目组联手推出专栏“我所经历的一段有意义的教育”,集结具备海内外多元背景的撰稿人,通过个人故事探讨教育的本质。教育不囿于校园,它浸入坊间、市井、田野、途中,和人际之间;教育重塑个体,创造自我探索的可能性,同时折射社会的精神风貌。

在北大读书的几年,我经常觉得缺少志同道合的同伴。

我是怀着一腔热血走进北大校园的。抛弃了高中学的理科,把数学竞赛换来的保送机会用在了新闻学院,只因为我读高二那年,发生了好几件重要的事情——孙志刚案、SARS疫情、南都案。我因新闻媒体推动社会进步的可能性而激动,也因依然遍布荆棘的现实而愤怒。这种张力让新闻业变得极具吸引力:看起来,这不仅是一条光荣之路,也是一条荆棘之路。而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对一个青春期的热血少年来说,大概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选择。

当时我对大学基本一无所知。只是听说了一些关于北大人心系家国命运、肩负社会责任的说法,又听说清华的传统是“又红又专”,于是根本没有考虑过后者。(当然,后来发现,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叙述。)

我期待着在北大校园里遇到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在新闻学院里和同学们一起观察社会、臧否时事,一起发掘真相、推动进步,毕业之后一起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兄弟姐妹。

我遇到了一些这样的人,并为之庆幸。但总体而言,眼前的校园并非我最初想象的那样。我看到,有才华的人很多,勤奋刻苦的人很多,但关怀社会的人并不太多——或者说,以我期待的那些方式关怀社会的人并不太多。新闻学院的学生和其他学院没什么两样,大家都想找一份好工作,而好工作的重要标准则是北京户口。以这个标准衡量,绝大多数市场化媒体都自动被排除在外了。

在线下生活中,我是一个温和、内敛的人。但在网上,我习惯于发表直接而尖锐的观点。2009年初,我写了一篇在学院引发不少讨论和争议的博文:《新闻学院为什么变成了“房地产学院”?》。

现在回过头去看,这篇博文写得真是有些愣头青的感觉——直截了当,对于我的同学们似乎毫不留情面。博文大意是:已经毕业的本科同学里面,做记者的只有1个人,而在各个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则有接近10人之多。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比如媒体并不偏好新闻学院毕业生,比如新闻学院也有广告公关等方向,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新闻学院缺乏价值观教育,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这个专业的社会责任。

在博文的结尾处,我这样写道:“我之所以强调新闻业与房地产、银行、快消等行业的不同点,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截然不同。假如我们的新闻教育真的将新闻业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了学生,那么他们仍然可能选择进入房地产这样的行业,但至少,数量不会这么多,而且选择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观望、犹疑,因为从事这些行业,意味着抛弃自己在大学中树立的价值观。”

这是一个大胆且很有冒犯意味的判断,是直接在价值观层面区分不同职业,以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它当然充满了争议,但对于我而言,写作这篇博文是积累了几年的困惑爆发的结果。那是我在长久的失落之后用痛苦的声音发出的疑问:我亲爱的北大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和我一起,去加入那些市场化媒体,去调查黑幕挖掘真相,去为社会的改革而鼓呼?那个印在我们毕业证书上的名字,应该照耀着我们追寻理想主义的步伐,而不是帮助我们从这个体系中分得一杯既得利益的羹啊!

从高中时被这个职业感染的那一刻开始,理想和悲情就交织在一起,并且互相促进。而当这种情绪到达一定程度时,人往往会不自知地变得偏狭起来。

我也是如此。2010年夏天,我硕士毕业进入《南方周末》工作。入职时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成长为这个时代的南方报人》,通篇充满一种自我陶醉、自我拔高的情绪,仿佛天下的理想正义都集中在了南方报系。

这时,有一个人写了篇回应文章——既是回应这篇“南方报人”,也是间接回应那篇“房地产学院”。他是和我作了六年同班同学的吴琦,他的文章叫《我以为理想有很多样子》。

他说,年轻人进入社会有千万种方式,去了南方报系并不意味着就能拥有天然的优越感。他说,“理想主义”不是壮举,不是牺牲,不是蒙难。“要说谁的理想更高级,那是另外一种专制。因为理想并不排他,实践它的方式应该包括更多琐碎的、日常的担当。格子间里庸庸碌碌的沉默不代表没有爱憎,不是必须要懂得这个语汇才能带来美好的立场……我相信大多数同窗都在自己选择的智慧的实践的静默的路上释放着他们的善意。”

在他的叙述中,我突然发现,因为过分的自我陶醉和自我悲情,我在无意中摆出了过于居高临下、目光狭隘的不雅姿态而不自知。当我因为新闻理想的失落而急于强调这个职业的价值时,我忽略了其他职业的尊严和其他方式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以及在职业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推动进步的可能性。

他在博文的结尾说:“我理解的作为一门专业的新闻学的价值,即是发言与对话的意义,和自己、和他人、和这个我们奋力理解却永远无法在理解中抵达的社会。”

这句话指出了我因为过度沉浸于英雄主义式悲情而产生的自我中心和疏于理解他人。这让我觉得很惭愧,因为这是一个记者不应犯下的错误:如果连自己的同学都没有去试图理解,如何理解其他人群,如何理解这个复杂的社会?记者不应该是给自己戴上光环、给别人上课的那个人,而应该是促进沟通与理解的人。

在之后几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常常回想起他的这篇博文。我也遇到了一些因为自我悲情、自我拔高而丧失了判断力和同理心的同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那样的人。

吴琦毕业后先是在一家企业工作,后来也加入了南方报业。他现在是《单读》杂志的主编,生产着充满文艺气息和思想深度的内容。从学生时代到现在,我是那个更喜欢谈论政治和社会、发表公共言论的人,而他则更关心文化,更注重个体的感受和省思。他的视角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如果回到2009年,我想我仍然会写下那篇“房地产学院”的博文,因为它关乎教育的理念和职业的价值。如今,我也依然相信理想主义的力量,依然因为《聚焦》的故事热泪盈眶,依然认为不同职业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依然希望北大毕业的学生能有更多人投身真正的新闻业。

但我不会那样斩钉截铁,那样非黑即白。我会看到更多个体层面的犹豫、挣扎、反抗、妥协,会看到自我拔高带来的失去自知的危险,也会看到多元化的价值和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我们从未当面提及过这件事情,但当我被邀请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一段重要的教育经历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他和他的那篇博文。

星期五, 三月 11, 2016

STEMcentric

Could be a website useful for Leo and Angela later.

STEMcentric

STEMcentric is a resource for those involved with STEM education, either as a student or instructor.  It is the home for the LEGO Robotics tutorials for the Mindstorms EV3, NXT and even the RCX.  Here you'll also find a vast array of STEM-related resources, many inherited from the now departed Oregon Pre-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OPAS) effort led by Jo Oshiro. STEMcentric is lovingly maintained by FRC Team 1540, the Flaming Chickens.

牡丹

今年秋天记得买这两株牡丹。

Royal Robe


Royal Robe是2014年新品,不过和魏紫长得非常像,颜色貌似比魏紫要稍微浅一些,但也许是拍照的时候光线的原因。如果能找到纯正的魏紫当然最好,如果找不到,这个Royal Robe也差强人意了。


另外一株想买的是豆绿




星期四, 三月 10, 2016

玫瑰

今天在网上看见的玫瑰,非常好看,惦记着等有货的时候买一棵。

Wollerton Old Hall (这个可以做攀援玫瑰种,非常香)



Queen of Sweden (这个颜色真是太美了!)




Constance Spry





Jude the Obscure (两张照片上的花颜色差别好大,都搞不明白这花到底是黄色还是淡粉了)
















星期二, 十二月 30, 2014

2014年终总结

一年只写两篇,一篇新年计划,一篇年终总结,寥寥数语,但却下笔千钧。不是说写的有分量,而是觉得写总结如上刑,回头看过去这一年,如同背了一座大山。

年初的计划除了减肥,少生病,偶尔练练瑜伽,其余皆都成空话。

当然,要找借口现成的,太忙。可是,既然没人逼着写总结,自己还非要写,当然是想诚实的面对自己,借口也就不必找了。

忙也的确是忙。时间都被分割成5分钟10分钟的小块儿,真要坚持一项长远的计划非有大定力不行。而且体力上没有任何储备,常常是在崩溃的边缘摇摆,真要干正经事,锻炼身体绝对应该排在第一位。只有这件事做好了,才有可能谈论其他。可这一年中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就不过分苛求自己了。

豆豆病了(注),现在基本算好了。这一场起伏使我对人生的期望低了很多。这一年之中我唯一要好好做的一件事却没能如意,好似老天爷非得要跟我开玩笑一样。可我对于这样的玩笑连厌恶的选择都没有,只能他老人家怎么玩笑,我就怎么顺从的供他娱乐。那种感受简直就像被生活强奸,无论心里如何抗拒,如何不能接受,最后也只能败下阵来。

身在其中的时候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块石头,没有感情,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慢慢的让风雨把这块石头风化成粉尘,飘散到看不见的地方。感谢GR,他是唯一在那个时候能安慰到我的人。朋友们不是不会安慰人,只是因为他是唯一能对我的心情感同身受的人。

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人生的变数很大,有自己所不能掌控的东西。接下来的日子不打算再计划什么,只想真正的随波逐流,做该做的努力,更平淡的接受水波的激荡。以后也许会慢慢回到从前,设定方向,朝着目标努力,但是,现在就这样吧。




注:豆豆十月底得了川崎病,误诊拖延了治疗,心脏受了影响,长了两个冠状动脉瘤。好在动脉瘤是小型的,而且豆豆的年纪小,恢复的不错,现在动脉瘤已经基本消失了。从形态上讲豆豆的心脏已经正常了,以后心脏病发病的概率小于5%,基本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只是需要长期观测。

星期六, 十二月 21, 2013

2014新年计划

去年的新年计划只有两项,而且100%完成了任务。2013年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制定了新年计划,并成功执行的一年,这让我对制定新年计划这件事兴趣大增,于是新年还没到,现在又开始急急忙忙制定下一年的新年计划了!

12月7日把laptop, government badge, ...... 寄回FDA了,打包的时候心里默哀了两秒钟。从那一刻开始真的是家庭主妇了,以前都还只是计划,这会儿真的实现了,焦虑感扑面而来,再也无处躲藏。跟LP说,此刻的感受就像第一次跳伞一样。虽然做好了各种准备,但是站在机舱口的那一刻还是会担心伞张不开,自己会摔死,而且死得很难看。为了不让自己摔死,从跳出机舱的那一刻起,时时刻刻都在惦记怎么让自己的脑袋锈地慢一点儿,所以新年计划都围绕着焦虑展开。
  1. 英语---保持正常的听、说、读、写水平。在家工作了一年,英语上的滑坡是抛物线式的。再接着在家呆两三年,如果不自己有意识的努力,等再开始找工作的时候还会不会张嘴说话都是个问题了。
  2. 锻炼身体---减肥、少生病、去gym、上瑜伽课、跳舞
  3. 统计科普---不要只动嘴,行动起来!
  4. 读育儿书---这是下面两年的正式工作
  5. 写作---重新拾起写blog的习惯、读书笔记、小说
  6. 严肃阅读---audio book、English book
  7. 和朋友保持联系---经常打电话
切记:合理利用时间,有明确的作息计划,明确的目标。少上网,不把小块儿时间浪费在微信一类的无用功上。





星期三, 三月 13, 2013

家庭妇女综合症(二)

今早晨起来去送痰样,早早的6:30就猛咳了一通,把能收集的嗓子里的ugliest and messiest东西都装了瓶,七点钟就出门去医院。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早出门了。外面还下着雾,天光没有大亮,可是高速上车已经川流不息了。淹没在忙碌的车流中扎扎实实地体验了一把家庭妇女的幸福。一边给心急火燎的上班族让道,一边算计着“嗯,待会儿回家补个回笼觉。”

星期六, 三月 09, 2013

家庭妇女综合征

自打生完虎子之后落下了气管炎的毛病,今年是第三年了,整个冬天(四个月)都在断断续续的咳嗽,严重的时候喘不过气来,说话一句要分成三截。本以为终于到春天了,今年这场病该过去了,可是气温稍有变动就又反复,时常半夜咳得睡不着,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喝梨水。今天晚上又折腾起来在客厅里枯坐,突然觉得得了这个病真是了无生趣。不知道林妹妹得了肺结核怎么还能那么执着,换了我,上无父母,下无儿女,真是了无牵挂,要是到了每天咳得只能睡一两个更次的地步,肯定但求速死了。可见爱情的力量果然伟大,一个宝玉就能让她支撑了那么久。于是在这漆黑的夜里,我坐在电脑前深刻反省,我当前的生活里太缺乏精神支柱了(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让人喷饭),自己好像纯粹堕落成了一个子宫,其他的零部件都是子宫的外配设置,让我觉得我没有了作为“我”所存活的意义。从明天起我要开始找找什么能让我重新找回自己。

P.S.没有写出来请大家安慰的意思。纯粹是做为一点记录,新生活适应阶段的调整和磨合。当然,也为督促自己走出了无生趣的境地。

刚才做了个梦,梦到一副名画在一个叫做虹月馆的地方展览。画是一个沙俄女皇请一位法国画家给自己画的头像,这幅头像只取了面部,没有脖子,没有头发,非常象时装店里卖帽子用的那种假头。女皇是长了很长的头发的,而且有复杂的头饰,但是画家一概省略了,因为要突出女皇坚毅的表情,也为了让人们忘记女皇是一个美女,而只记住她做为帝王的威严。女皇本人非常喜爱这画像,把画家引为知己,并且专门为了这副画像盖了一个画馆,名字就叫虹月馆。

醒来的时候还清晰的记得梦里的这些细节,而且女皇的画像就象在看着我一样。做这个梦也许是因为最近花了很长时间泡网,读了一堆小白文,最深刻的感受是一个好故事如果非要三句话讲完当然会失了它的精气神,但喋喋不休的拉长成几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又象给美女戴了满脑袋花儿一样,看着热闹,但却抹杀了神韵。

星期一, 二月 25, 2013

豆瓣阅读

我已经有好几年差不多拿豆瓣纯当书单用了,有了想读或是想买的书就到豆瓣的“我读”上去更新一下。已经好久没去豆瓣了,今天去更新书单,收到一个提示信息,发现豆瓣新出了“豆瓣阅读”,可以下载电子版书,而且鼓励个人出书。豆瓣终于出了我还没有想到的功能,而且估计此功能大概会给豆瓣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

星期一, 一月 07, 2013

盲婚

西方有城曰硅谷。硅谷之民居,座座如敦煌之莫高窟,历史悠久,破坏严重,价格不菲。然其城因热辣辣的工作市场与宜人气候闻名于米国,世人乃趋之若鹜。近有格格巫与GR两枚傻瓜远道而来,欲求敦煌之一窟为蜗居。数月间辗转奔波于各开放展览之佛洞、混迹于顶礼膜拜之善男信女间。惶惶乎,望飞天房价之不可及而生绝望。

近日忽有一美屋上市,恰如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所歌咏之姑娘,令人寤寐求之。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毡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据说上市4天已经8个offer了,其中有俩是全现金)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学区)
好像红太阳 (亲哪,好学区的房价照得人直冒汗)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小学、GR公司、中国菜店、图书馆皆在步行距离之内)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就是月亮太圆太亮了,善男信女们都来千里共婵娟(风传有大陆来的投资团),实在是让人受不了呀!)

我愿抛弃了财产 (就算被敲骨吸髓还得看人家美人乐意不乐意垂青呢,都不是咱想抛弃就抛弃得了的)
跟她去放羊 (泪流满面的说,房奴的命运可比放羊娃悲惨多了)
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没办法呀,天天上班,日日送孩子上学(亲们,加州交通堵塞一向闻名,而且更要人命的是公立学校没有校车!!!),所以这眼睛特别动人、衣裳特别美丽)

我愿做一只小羊 (格格巫和GR的确觉得自己卑微的象待宰的羊羔一样)
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银行的鞭子可没这么温情呀,直打得人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美女行行好,给条活路吧......)

这姑娘还特矜持,虽然上市可是不给人看。咱对人家寤寐求之、辗转反侧,人家却连揭开面纱露个脸都不肯。可是想到那粉红的笑脸、动人的眼睛、美丽金边的衣裳,也只好一咬牙、一狠心不给看咱也去求婚了。这盲婚能不能娶到传说中的好姑娘,或者娶回来一看是个疤瘌眼,又或是兔唇?可怜的格格巫和GR就这样一条绳子把自己捆起来交给别人处决了......

星期三, 一月 02, 2013

New year resolution

  1. 买房子。
  2. 生老二。
擦把汗说,都是好艰难的任务呀......

星期五, 十二月 07, 2012

GR讲故事

昨天晚上要求GR讲睡前故事,比麦兜妈更简洁的虎子爸讲到:“从前有一个小熊,后来他睡着了”。
虎妈说:“您讲的是自传吧?”
虎爸反驳说:“我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小’熊。”
......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虎妈制订了新的故事规则---要有情节,还得有起伏。

于是虎爸继续讲到:“从前有一辆车,它上山了,又下山了,然后又掉进河沟里了,...... (更多不同路况)......,然后它就回家了。”

虎妈在车下山以后已经笑喷了,至于后来故事里的车都开过了哪些地方一点也没听到。等虎妈笑够了之后,虎爸问,“这回的故事总满足要求了吧?”虎妈愕然。

星期五, 六月 17, 2011

帮助千千

这里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我想大概没人来这儿了。但是本着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我还是来这贴一下。

一个家在广州的朋友的女儿千千两岁了,出生的时候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在她6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动了两次开胸手术,都是在中国,但是都不成功。最近美国最好的儿童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给千千的病情做了评估,新的治疗方案是做两个新的手术。手术费用预计7万美元左右。千千的父母筹集了大约40万人民币,剩余的打算靠捐款筹集。

描述千千的病情是简单的,几行文字就总结了一切。一年前我读这段文字可能没特别深的感触,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做母亲,不懂得一个生病的孩子对于妈妈意味着什么,可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读到千千的病情就完全不一样了。第一次听说千千的情况时我刚休完产假,还在不停地和发烧、乳腺炎、拉肚子做斗争。那时候是两星期一小病,每月一大病。那时我妈在这里,我妈的名言是“要是生孩子非得生病,那病都让你这个当妈的生了也行呀,只要宝宝健康。”虽然发烧、乳腺炎、拉肚子很难受,不过我同意我妈说的话,要是非得有一个人生病,那还是让我来吧。虎子现在已经一岁了。这一年的成长可谓伴随着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精心照料,我这个当妈的可能是最粗心大意的,时不时我带宝宝的时候会让他摔一下或碰到那里,更甚的是前两天没看牢,让宝宝从床上翻了下来,摔得大哭,当时真是心痛加内疚地不得了,觉得自己这个当妈的可真不够格!不过我也老是感叹带孩子太辛苦了,不管多小心谨慎也总有出差错的时候。千千是一个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从她出生35天起我想千千的妈妈每一分钟受的煎熬都是我在发烧、乳腺炎、拉肚子的时候所受煎熬的千百倍。她照顾千千所花的心思,小心谨慎的程度肯定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读到这一段

Under the extremely delicate care of her parents, Cherry grew like any other little girl, learning to crawl, to stand up, to walk, and talk, to smile and sing, only with more difficulty than most of her peers.

我越发内疚于自己带虎子的粗心大意,也无比敬佩千千父母所做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他们不仅要面对心理、经济、工作上的压力,还要客服很多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困难。中国的医疗制度大家是知道的,没钱是治不了病的,即使有钱,没有门路也是白花钱干受罪,一旦遇到千千这样的情况更是要倾家荡产。虽然陈苒在blog上写到“千千是个生命力很顽强而又有福气的孩子,每个人听到她的故事,都全心全意地帮助她”,但是我真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孩子,或者所有病人,不是靠“有福气”来获得治疗。当然那只是一个良好地愿望,想想就知道希望有多渺茫。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这些蚁民只有通过积攒小小的努力来帮助身边另一些小生命了。如果你愿意为千千捐款,请来这里。

Save Cherry Su

星期一, 九月 27, 2010

新妈的感受‏

To LP:

今天头一天回来上班,终于有时间给你写封能拐几个弯的信了。

我还记得你刚休完产假的时候感慨古代妇女幸福,可以每天守在家里带孩子,不用上班。我对于回来上班倒没觉得那么痛苦,反倒觉得上班比在家里带孩子还轻松些。在家的时候忙得脚不沾地,上了班反正一开始还没什么正经事,闲的很,有时间写写email了。

生完孩子之后最大的感慨就是---我要是能发一笔横财就好了!

以前我不是跟你抱怨中国眼下的作家们都财迷心窍,两只眼睛只盯在钱上么,生了孩子之后对这个问题有了一点新的看法。现在又想起王海鸰的《大校的女儿》,对王海鸰不那么鄙视了。我记得《大校的女儿》里有一段写主人公生了孩子之后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没有稳定的收入,孩子饿着,可是妈妈没钱给儿子买饼干。就在那个当口,主人公接了一份临时的活儿干,好像是写一个话剧剧本。她自己心里想无论如何一定得成功,她太需要那笔稿费了。我自己生了孩子之后非常能理解王海鸰当时的心理,我现在觉得如果我是她,我肯定也会“堕落”到她那样只管出书赚钱,不追求写作水平的地步。不过,我多半还没人家那个本事呢。只动动嘴皮子批评别人的写作水平太次是一回事,真要自己写出那么次的书来还能卖钱那是另一回事。我所体会到的是,对于一个妈妈来讲别的都不管,最重要的肯定是给宝宝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其它的那些精神追求在生存压力的威逼下肯定都得退居二线。要是孩子饿得整天哭,妈妈还能做到不肯摧眉折腰事稿费,高标准严要求的朝红楼梦那水平努力,那肯定不是一个妈妈,多半是个冷酷的精神变态。

我坐月子的时候三天两头发烧,孩儿他爹老是得请假在家。我那会儿就想,要是我们俩有一个人丢了工作,那房贷肯定就供不起了,宝宝刚一生下来就得过颠沛流离的生活,那可真是造孽呀。要是我们俩都丢了工作,那干脆一家人就净等着喝西北风吧,真沦落到那个地步,连“悲惨”这俩字是怎么写的肯定都想不起来了。看着宝宝跟自己受罪,那一刀一刀的零碎折磨真不如一根绳子吊死算了来得干脆。所以一定要发一笔横财!有了钱,解除掉工作的束缚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心里不用时时刻刻都感到危机潜伏的折磨了。

还有就是生孩子以前没觉得自己的人生呆板,一天一天那么过下来,虽然没有激情,但也算安逸舒适,可是现在回头看看,觉得自己活得真失败。我不希望宝宝将来长成我这样,我希望他的人生比我的丰富多彩,至少不要象我这样上学上到了三十多,结果没长成啥人才,反把自己弄成了个呆子,生活刻板,没有一点色彩和一丝欢畅的气息。我现在觉得自己就象一个称砣一样沉重,不只是体重象称砣,心理也象称砣,有一种沉闷、挣扎着想飞可是发现自己没有翅膀的感觉,很无奈很苦闷。

----------------------------

别的新妈有类似的感觉么?还是说只有我一个人比较变态?

星期四, 四月 08, 2010

这个实在是太可爱了,一定要存档!


Mum? Can you come and get me down now?




I'm not coming out. You'll have to come in and get me.




Kung Fu Panda...bring it on!




On the count of three.... lift!




Does this log make my butt look fat?

Betcha can't see me.....




Oops! Slight miscalculation.




You go. I'll just stay here and rest my head a little bit.




It wasn't me! I didn't steal this bamboo shoot! It was just sitting here, I swear it!




I'll give you 2 seconds to get off me or I'm calling Mom.




Pardon me but do you have a napkin?




Darn paparazzi! Could we have a little privacy please?




Dear Martha Stewart: I have this brown stain on my nice, white, fluffy butt...




Shhhh! I'm reviewing...




I cannot believe that I'm stuck in this tree again. What is the matter with me?




I'm sure there's a way out somewhere. I saw an ant go this way yesterday.




Forgive me Father, for I have sinned...




Pandas looking for lost earrings....




Absolutely nothing accomplished. The perfect day for a panda...

杂七乱八

我在豆瓣上搜敛了241部动画片,大部分是国产的,我小时候看的《阿凡提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之类,准备将来给豆豆(我们给闺女取的小名:))洗脑。请冬瓜同学帮我从国内买了DVD寄过来,功能强大的冬瓜agent居然找到了其中的211部!然后就有了下面这些感慨:

----------------------

冬瓜:

我发现,
比当当更强大的是卓越
比卓越更强大的是淘宝
比淘宝更强大的是电驴
比电驴更强大的是土豆
比土豆更强大的是豆瓣

所以你的动画片从高级到低级依次是:DVD,压缩DVD,VCD,自制刻盘(RMVB,FLV),豆瓣我看。。。

不过,通过这次动画片搜捕行动,我也找到了一些小时候看过后来再也没看过的动画片,比如小不点儿~~~

----------------------

格格巫:

比豆瓣更强大的是老同志们的记忆!

GR同学特别提到一部他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唐吉诃德》,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说是特别好看,这么多年了一直惦记着,可就是没找着过,豆瓣上也没有......

----------------------

冬瓜:这个我看过。。。

格格巫:啊?这个你啥时候看过?你跟GR可是隔着俩代沟呢......

冬瓜:我记得我看的好像是台湾人配音,觉得特傻。反正我看过!而且淘宝就有,15块钱39集全套。。

格格巫:啊?真的?!那你帮给囤积一套吧。多谢多谢!你上古巴缺啥,袜子、驱蚊剂、电熨斗、巧克力、面包......可以点名让GR空运!

冬瓜:空运个MSN过去吧,这个那儿没有。。。

古巴还缺啥?

冬瓜:单位给报销DHL快递150公斤,后来我发现他们的敏感物品列表包括了一切水状、膏状、油状、糊状、胶状、粉末状的东西,甚至橡皮泥和避孕套!

于是我在淘宝订购了两大箱卫生巾。。。

有古巴不缺的么?

冬瓜:我今天打了伤寒,白(喉)破(伤风),麻(疹)腮(腺炎)风(疹),现在基本跟注水猪似的。。。

星期五, 三月 12, 2010

脑筋急转弯

国内在肝移植方面最牛的医院你认为可能是哪一个?

1. 协和
2. 北京地坛医院(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3. 北医三院
4.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5. 武警总医院
6.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8. 以上都不是

提示:能不能猜到正确答案跟你对这些医院有多少了解没什么关系,主要看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俺知道正确答案之后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渗了一身冷汗出来,很悲哀。

星期二, 二月 23, 2010

存档

《西游记未解之谜》

从买卖提上看来的,只刚看了《红孩儿的老爸到底是不是牛魔王?》,还挺好玩儿的。把link存下来,以后慢慢看。呵呵

星期二, 二月 16, 2010

How Can You Tell When People Have Had Enough Snow?

下雪了!

下了好大的雪!

大得把车都埋起来了;

大到DC的政府部门关门一星期;

大到积雪压塌了电缆,好多人家里断电;

大到Giant里的香蕉卖了个精光,牛奶的供应也岌岌可危;

大到马里兰的铲雪预算已经超支了一千万美元;

大到积雪厚度创了本地区一个世纪以来的新高;

.....

欢喜的



愁的

恨的

白茫茫大地上,世界真热闹!

星期四, 二月 11, 2010

男足赢球了

这是近几个月以来看到的最好的笑话,终于有点材料更新blog了,虽然是转载。:))))))))

------------------------

路上听到一兄弟情绪激动地打电话:对!3:0国足进3个球了!没错!是男足!没错没错!是和韩国比赛!什么?对方?对对对!对方也是男足!!!

然后:这年头,中国男足都能赢韩国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儿啊!

星期五, 十月 30, 2009

GR损人语录 (4)

前几天GR在Picasa的相册里加了几张照片,有三张是我的,一张是一个小老虎玩具的。昨天下了班回家后GR说,“我今天又去看了一下那几张照片,发现Picasa在那里乱搞,怎么都给照片加宽了?你的脸在照片上看起来都横着了。后来我又回去看了一下小老虎的那张照片,发现好奇怪!―――怎么Picasa加宽照片还有选择的?小老虎的照片没有加宽,只加宽了你的…… 你说这是怎么搞的?”

我不知道Picasa是怎么搞的,我就知道我快被他给气吐血了!GR现在损人的水平真是越来越高明了。

星期二, 十月 27, 2009

三十年海东,三十年海西

今年三月份的《The Economist》封面是“How China sees the world”,当时看了觉得画这个漫画的人也算是绝了。封面上有字体很小的一句话对Steinburg表示道歉(不太记得清原文是怎么说的了),当时还纳闷为啥要向这个叫Steinburg的人道歉。今天因为别的机缘诂苟了"Economist magazine cover",结果发现了三十年前《The New Yorker》的封面(1976年,同样是3月)。那个没有标题,就叫它“How New Yorker sees the world”吧,漫画的作者正是Steinburg。这两幅漫画放在一起,真是完美地诠释了“三十年海东,三十年海西”!





P.S. 对《The Economist》的漫画感兴趣的童鞋们可以考虑淘点儿The Economist first-ever monthly wall calender存着。据某伪收藏家称,将来这本挂历一定会成为珍贵的历史文件,该伪收藏家已经决定腾出一间屋子来专门存放抢购的挂历了。如果哪位童鞋收集有5分钱的毛主席像章,热诚欢迎和此伪收藏家互通有无。具体联系方式在这个贴子下面留言就好了。

星期四, 十月 15, 2009

生命不息,挖洞不止

克莱登学院伪监生进修报告”新窟落成典礼!

呵呵,还没有报告呢,就是先报告一下。BTW,我这个“报告”是抄袭Jack那个"When everybody is somebody, nobody is anybody"的主意。

星期五, 十月 09, 2009

LP传达的新时期经典

我们出了问题,就要靠党,靠政府来解决。一个字:靠!

星期二, 十月 06, 2009

我也写情书

LP经常给我寄国内风行的畅销书过来,真是知我者LP呀!最近寄的四本是《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野火集》、《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三本都是龙应台的作品。

每次LP寄了书来,我唯一的回报就是给她写读书报告。从我回美国之后,LP寄来的书大概有二十本左右了,可是我越看越失望。不知道是我自己有问题,还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对当代的中文作品并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决定把最近一次读书报告贴出来,请大家指点迷津。因为本来写的是“情书”,不是准备贴到public domain来讨论的,所以里面是一副大放厥词,很不谦虚的样子,但是贴出来的时候还是决定不做修改了,因为虽然这里面语气不当,但是是我的真实想法。来这里的人大多比我的阅读面广,如果有人发现了珍珠,或是觉得我的阅读的确有问题,我在这里非常真心地请大家不吝赐教。

------------------------

LP,

好久没有给你写情书了,上来先肉麻一下。:)

我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亲爱的安德烈》和《孩子你慢慢来》,正在读《野火集》。前三本书的读书报告可以三句话概括了。

《明朝那些事儿》---觉得作者被河蟹了,怎么越到后来越说教了呢?结局远没有开头的几本头脑冷静、立场客观了。还是太年青呀!他自己还觉得自己象个老头子了呢,我觉得他这点儿定力、道行差远了。还要继续修炼......

《孩子你慢慢来》---远没有你的实验报告好看!什么《底笛》呀、《高完》呀也远没有小语的“真他妈的硬”搞笑。龙应台他们家的那俩原材料和咱闺女比起来差远了。

《亲爱的安德烈》---刚开始看的时候还觉得挺惊艳的,人家那么小小年纪居然有这等见识,了得呀!后来看到龙应台说他们哥俩是现代王子,十几岁的年纪已经跑遍了半个地球,老爹是德国的经济学家,老妈是中国的社会观察家,这样的起跑线比别人超出地球直径那么远去,当然见识不一个水平啦。想通了这一点,其他的也就没啥了。在安德烈那个年纪,和平安乐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还没有学会世故,多半都是真诚直率的。他和老妈交流的态度我并不觉得很稀奇,我妈要是有龙应台的水平和气度,我也能做到安德烈那样坦诚。当然啦,我晓得你现在肯定正心里吹法螺呢。嘿嘿。我现在不仅修炼的贫嘴工夫一流,自恋的水平也不低呀。

总体来说,我觉得龙应台的文字功底一般。她怎么说也是英文系毕业的博士,读她的文章除了《野火集》里面表现出来的一点胆识以外,没觉得她文采如何。她除了《野火集》还有啥别的扎实点的东西么?

你是不是觉得我现在都眼高于顶了,谁也看不上呀。:(

冬梅

------------------------

  嗯,真的好久没有收到你的情书了呢。

《明朝那些事儿》——我的感觉和你一样,有点儿痛心。不过我不觉得原因是被河蟹,而是作者已经被名利所惑,心浮气躁了。

龙应台的书——底笛等词汇,是台湾腔的表现。我觉得龙应台对孩子的观察很细腻呀!我是站在一个当妈的立场上共鸣的。哈,你,你就欣赏小语那种市井粗话么:)

《亲爱的安德烈》——哎,我也很羡慕人家的孩子有这等条件,小小年纪见多识广。和老妈交流的态度更是让我羡慕,所以你别用“要是我妈...”这种词汇造句,哈,咱不是没碰上这种妈么。

总的来说,我看龙应台的书没有注重于文字功底,而是喜欢她的思想和风格。你不能因为人家的文字功底不够入你老人家的法眼而否定人家的思想吧。咦你为什么不喜欢张爱玲呢?那个文字功底可没的说啊,人家把你最心爱的红楼梦,读得如自家日记一般熟,“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词就会自己蹦出来。”

我开始狡辩了,受你的影响,开始贫了,哈哈

没有觉得你眼高于顶,你的角度本来比我高嘛。社会就是要在批判中进步的哟

------------------------

即使是龙应台对孩子的观察我也没觉得细腻到什么了不起的高度。我看过好些妈妈的blog,对自己孩子的描写比龙应台的水平只好不差。我觉得小语那个也不算市井粗话,而是强烈的反差造成的搞笑效果。孩子的思维和行动还没有象我们成人一样被模式化了,所以经常有很多出乎大人意料的行为和语言,只要是一个爱孩子,肯用心观察的人,用不着什么深刻的思想就能达到《孩子你慢慢来》那种水平。关键是,自己家里得有好的原材料,就象咱闺女那样的。:)

张爱玲的语言能力是很好,我也觉得王朔的语言能力绝对算得上是天才。但是,张爱玲的世界观太灰暗了,我这么阳光的人受不了她那种整天冷冰冰、一副全天下没有一个好人的样子。王朔也是,看他的书觉得自己就是在被扭曲。当然写作本来就是要表达作者真正的内心感受,张爱玲和王朔的人生决定了他们的写作风格,人家也真实而才华横溢地表达了,可是当不着别人不认同呀。就像吃东西一样,水煮鱼多好吃的东西呀,有一段时间听说北京每条街上都有一家沸腾鱼香一类的馆子,可你当不住人家不爱吃辣的人就是不待见这一口呀。我觉得王朔的文字对于我来说就像大麻一样,虽然我没吸过毒,但是毒品据说吸的时候都感觉特爽,可是等清醒过来很不舒服。张爱玲嘛,有点象鸦片烟枪。那是国粹呀,要多精致有多精致,金的玉的,雕花的反绘的,样样是艺术品。可是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观赏价值,要真得拿鸦片烟枪当了真,那就把自己害了。所以,这两个人虽然是天才,语言文字能力了得,可是我精神这么健康的人就是喜欢不起来。钱钟书是另一例。才学满腹,就是太刻薄。这样的人还不如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可爱呢,当然是在我看来。

我奇怪的主要是,要是《野火集》、《亲爱地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这三本书就代表了龙应台的真实水平,那她怎么这么风行起来的?就因为《野火集》?那我觉得国人的要求还真低呀......

河蟹是有很多种方式的,被名利所惑是和平演变的河蟹方式的结果。不一定非得要党他老人家亲自操刀,指其项背,逼着他就范。名利蛊惑一下,让敌人打心眼里跟着你干革命那是最高境界呀。当然这样的河蟹是社会大环境的作用。

这也是新时期河蟹手段的特点呀。不记得我上次跟你说,现在的中文作家都被出版商业化给害了么?有生活经历,有思想的,没那个文字水平,象毕淑敏一类的,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搞得我们这些读者干着急。有文字水平的,象艾米之类的,都太嫩,没生活经历,思想的深刻程度就更别提了,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是个小资报告。有生活经历,有点思想,文字也还通顺的,象王海鸰之类的,人家都忙着挣大钱呢,尽挑些个不疼不痒,不触及敏感话题,没有河蟹危险的三八话题在那里煮面条,煮呀煮的,面都糟在汤里了,可是只要能挣钱,谁管这汤稀烂成个什么德行呢?可惜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么风起云涌的时代,竟没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真是中国的一大损失呀!要叫我说,如果王海鸰把她写七大姑八大姨那些劲头拿来写她去老山前线的见闻,只用这一本书就比她现在著作等身的那些什么《离婚》呀、《结婚》呀、《牵手》呀的都有分量多了。要是艾米这样的小资青年有民工的生活经历,她的作品不敢说能追得上老舍,超个茅盾啥的我看问题不大。可惜,艾米也就是温室里的一朵花,你不让人家情呀爱呀的,还能让人家插到牛粪上去扛大包不成?龙应台倒是有扛大包的力气,可惜,她也就真是个扛大包的材料,你要让她把这个大包扛成个《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啥的,她也没那个底气呀。

也许,也许,也许那些有底气、有思想、有文采的人都还没有被河蟹,都充分认识到了被河蟹的危险性,他们都深深地隐藏在波涛汹涌的出版界底层,那里没有追名逐利,那里没有被一个浪尖抛到了天际之后化成泡沫被冲到岸边搁浅的危险,那里没有易拉罐、塑料瓶、烂菜叶子这些垃圾在周围跟着起哄,那里是一个孕育珍珠的地方,但是要经历长久的寂寞,不断打磨的痛苦。如果真是这样,那还是让珍珠就那么藏着吧,我们这些在岸上干着急的渔民们有耐心一直等到珍珠长成了再露面的那一天,只要告诉我们真的有这些珍珠的存在...... 

真的有么?我不断地期望着,可是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星期六, 十月 03, 2009

不许欺负人!

昨天GR讲的故事:

GR:从前有只小老虎,有一天上山去玩儿,在山上碰见了武松,就跟武松打了一架。晚上回家后虎妈妈问小老虎这一天都干了些啥,小老虎就告诉了妈妈在山上跟武松打架的事。虎妈妈听了着急地把小老虎教训了一顿。

格格巫:为啥?

GR:虎妈妈说:“不许欺负人!”

星期五, 十月 02, 2009

我也来转载一个

呵呵,GR在买买提投资版上看到的。

------------------------

被套股民方阵走来了!

天安门广场上的高音喇叭响了起来:“走在群众队伍最后面的是代表全国8000万证券投资者的被套股民方阵,他们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一群身着绿色服装的人组成的方阵向主席台走来,前面打着股民方阵的横幅,每个人右手都挥舞着一个特大号的大红K线。方阵中不时举起一些横幅《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启动内需,发展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为国企改革服务》、《理性投资,防范风险》等。

高音喇叭响起:“看得出来虽然经过国庆节前连续十多日的阴跌,但是大家仍然精神饱满,充满乐观的大踏步的向观礼台走来。

20年风风雨雨,我国的证券资本市场得到了大发展。正是这些被套的群众用他们的智慧、泪水、辛勤的劳动和自己的口粮促成了我国股市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为国有经济的转制,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走在方阵队伍前3排的是“买绩优股也套方队”,他们在90年代买了长虹、海尔、清华同方被套至今,是老资格老代表的被套股民。

走在方阵队伍中3排的是“买啥啥套方队”,他们奋斗了10余载,沪深股市每个股票都买卖了一次,但还是巨亏,正是他们用自己的不计报酬的辛勤劳动维护了证券市场的每日交易和证券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走在方阵队伍中后3排的是“投资概念也被套方队”,他们都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第一批独生子女入市的代表,他们在今年年初的大行情中6元买了中行、7元买了工行、49元买了人寿、5.3买了联通,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行为配合了我国2007年新股的大发行和国企的大转制。”

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总理靠近总书记说:“总书记啊,您看那个绿色的方阵就是咱们的股民方阵啊。他们可为咱们的国企脱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啊。虽然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是他们仍然斗志昂扬的战斗在国企脱困的最前线啊!真是一群可爱的人啊!”

总书记听了总理的话,眼睛有些湿润了,对总理说:“是啊,他们可真不容易啊,这么大的烂摊子可都得靠他们去扛了,真是辛苦了啊!” 说完总书记走向话筒一边向股民方阵挥手一边高呼“股民们好!”

股民方阵听到总书记的问候激动的一齐高呼“首长好!”  

总书记接着又深情的喊“股民们,套苦了!”

股民方阵更加激动的高呼“为国企服务!”“为国企服务!”

方阵在不断的口号之声中迈着坚毅的步伐向前去……总书记目送股民方阵远去,回头对总理说:“一会观礼完了,我们开个会,要让全国股民全部解套……”。

星期四, 十月 01, 2009

毛骨悚然

前几天看到DP的《另一个高度》之后,决定等有工夫了找《月亮和六便士》来看。今天下午google了“月亮和六便士”,第四个link是一个人的blog上对这本书的书评。点进去看了觉得写得不错,于是到blog的首页上溜达了溜达。一看之下发现博主是个学植物的,而且也曾经在英国呆过,现在也在美国,共同语言更多了。几页翻下来居然读到:

转载人家博客上一段笑话:
http://liudongmei.blogspot.com/2006/10/blog-post.html

另一段仍然记得的对话:也是在日内瓦的某一天,我去一家cafeteria吃晚饭,结账的时候cashier说:“%$□*#^%”法语啦,我自然是听不懂的。只好耸耸肩,告诉他说:“Sorry, I don't speak French.”于是cashier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了价钱。这时候排在我后面的一位老先生说,“oh dear, you got to learn French. It is such a wonderful language!”“I know, but I think I am too old to pick up another language.”老先生和蔼地说:“oh no sweet heart, it won't be a problem to you. Even as old as I am, I can speak two languages ------ English and American.”:)

看到这里感觉真象以前大学宿舍里流行的那个鬼故事:一个梦游的人跑到太平间里去吃死尸,被跟踪的人唤醒了之后,看到自己手上的鲜血吓得昏死过去了。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在一个陌生人的blog里看到转载自己的blog就是那种梦游被人唤醒,发现自己手上鲜血淋淋的感觉......

星期二, 九月 29, 2009

更有甚者

这个是GR找到的美国政府(travel.state.gov)对古巴的描述:

COUNTRY DESCRIPTION: Cuba is a totalitarian police state which relies on repressive methods to maintain control. These methods include intense physical and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of both Cuban citizens and foreign visitors. Americans visiting Cuba should be aware that any encounter with a Cuban citizen could be subject to surreptitious scrutiny by the General Directorate for State Security (DGSE) of Cuba. Also, any interactions with average Cubans, regardless of how well intentioned, can subject that Cuban to harassment and/or detention, and other forms of repressive actions, by state security elements. The Government of Cuba bases much of its legitimacy on being strongly opposed to the U.S. government. Nevertheless, its need to earn hard currency through the tourist industry prompts it to encourage tourism from any source.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have full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uba, but provides consular and other services through the U.S. Interests Section in Havana. The U.S. Interests Section operates under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Swiss government but is not co-located with the Swiss Embassy.

一个政府得自恋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出这样的official document来呀。

Destination Currently Unavailable

兴冲冲地去expedia上查飞哈瓦那的机票,结果

Destination Currently Unavailable

Expedia is unable to sell tickets to one or more of the destinations you have chosen. Please select a different destination. We apologize for the inconvenience.

那些住在关塔那摩的人都是怎么去的呢???

从莫斯科都可以直飞哈瓦那,可是没有从美国直飞古巴的航班。果然是两个世界呀......

飞啦‏

今天早晨收到瓜儿的email:

你可以开始关注飞哈瓦那的机票了,估计年底我们就可以在美丽的加勒比明珠见面。

中国人去古巴为什么不需要签证,我突然觉得好像飞到天边了,撒了泡尿,抬头一看居然是如来佛的手指头~~~

---------

瓜儿要去古巴做驻外记者了。自打开始申请,她就算计好了,驻外记者每届任期三年,卡斯特罗目前的健康状况不大乐观,估计三年之内她能指望在古巴境内发生的重大新闻就这么一件事了。当然,如果美国和古巴开战了,那她热烈欢迎我们去她那里“避难”。

谁有去古巴的旅行计划,热烈欢迎去瓜儿那里落脚。顺带给瓜儿带两双鞋,三袋速冻饺子啥的。计划经济么,瓜儿就指望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救济解决生活困难了。:))))))))

古巴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中国人入境不需要签证的国家之一。这么宝贵的资源千万不要错过呀!!!

星期一, 九月 21, 2009

GR损人语录 (3)

最近古筝课上学了一个新的指法―――摇指。动作要领是大拇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使弹奏出来的单音表现出连续性。这个指法的名字很形象,虽然是拇指的义甲在拨弦,但动作主要是靠手腕的摇动完成的。离开了琴弦,单独练摇指的时候有人说这个动作比较象挥手再见,当然摇指的速度要快得多。老师建议学这个指法先离开琴弦单独练习手腕的摇动,等熟练之后再到琴上练习发音效果。

摇指算是古筝弹奏里比较难的一个指法。我回家之后就开始“废寝忘食”地练习,早晨一醒来还没起床就摇上了。GR伸手过来一把就把我正摇的那只手抓住了,接下来说了让我哭都找不着调的一句话,

“不许挠痒痒!”(注)

“我这不是在挠痒痒!我在练习摇指!!!”

“哦,这是摇指呀?…… 知道的说你这是练弹琴呢,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得了帕金森氏症呢。”

――――――――――――――――――

注:我最近胳膊上的皮肤不知道怎么搞得,好像长廯一样总是很痒。我忍不住就老挠,经常挠地血赤呼啦的。GR看见了,总是管着不让挠。

下面这段录像是李萌讲解的摇指奏法。看不见录像的点这个link

星期二, 九月 15, 2009

Crown molding (5)

LP:哇,房子在玉米地里,好田园风格啊,真是羡慕。

格格巫:我发现你现在的发言水平很高嘛。虽然不象我这么贫,但是另一个向量上的发展俺是望尘莫及呀。你不见北京的有钱人都买皇城根儿附近的四合院住,没钱的才买到通州去么。俺们买的那地儿说好听了就是华盛顿附近的通县,说不好听了就是华盛顿附近的周口店。俺们就打算安心在那修炼了,没准儿哪天得道成仙,就是华盛顿猿人啦。你要不要我的签名呀?现在不用排队的......

Crown molding (4)

格格巫:我们上个周末签了买房的合同。你去古巴做驻外记者的事什么时候定呀?有了准确的消息我们就可以计划抢银行的行动了,要不然抢了之后没地方跑。要是不抢,我也得象你一样业余时间找点儿挣钱的活干了。

瓜儿:你直接跑到关塔那摩吧~~~

Crown molding (3)

历尽千辛万苦之后我们终于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了一个合适(affordable)的新建小区。见过营销人员后拿到了option list。两个穷光蛋回了家以后对一项一项的upgrade做了细致入微的研究,每加一项都呲牙咧嘴地难受。讨论来讨论去,不是必须得加的东西统统不要。即使有了这么坚定的原则,还是有好几处不得不变通的地方。

讨论到壁炉时,GR对这个好几千块钱的option连想都没想就枪毙了。“要个壁炉干嘛?纯粹是个摆设,现在冬天取暖都是空调了,壁炉这么老掉牙的东西几千年也用不上一回。”我在旁边提醒他,“没有壁炉圣诞老人怎么进到我们家里来?将来小朋友看见别人家里都有壁炉,我们家里没有,过圣诞节的时候和你哭闹,不要住在我们家里了,你到时候怎么办?” GR想了想,无可奈何,虽然好几千块钱加这么个摆设,那也只好加了。

这买房子不仅要伺候下一任房主,还得伺候没有踪影的小祖宗。这么多把刀架在脖子上,真是没有活路了......

Crown molding (2)

从一开始买房子起我就觉得这哪是花钱给自己买房子住呀,这根本就是花钱伺候下一任房主呀!

Realtor一再提点我们:不够四个卧室的房子不能要,美国家庭平均有俩孩子,再加上主卧和客房,没有四个卧室的房子将来卖的时候没市场;地下室最好是walk out,要不光线也不好,还有氡气问题,人家将来买房子的人进来一看不是walk out的地下室立刻走人;卫生间多多益善,美国人对私人空间的尊重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例外;厨房和family room的朝向最好不要被夕阳晒到,不知道为啥,反正美国人就是不喜欢夕晒;厨房里要有double wall oven + gourmet island,counter top得是大理石的,要不然人家看都不看;学区那当然是至关重要,宁愿住好学区里二三十年的旧房子,也不能跑去一个坏学区里买建筑设计合理的新房;…… 

我听了这些教导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在买房子么?现在我们就俩人,买个四卧的房子来冬天光交电费这冤大头都当定了;要是房子盖在一块儿平地上,这地下室怎么walk out呀?难不成看着平地不顺眼,还非得挖成了坡?俺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学校里上万人也就俩澡堂子,每个宿舍楼里一层有俩厕所,现在买个房子平均要求一人一个卫生间,要不然这房子就没法住,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呀!朝向朝向,中国人喜欢坐北朝南行么?俺们从来不用烤箱,房子里摆个double wall oven在那里是装饰用的噻?俺们现在俩光棍,连蝌蚪和蛋黄的陕北会师还没完成呢,就操心上十几年以后进京赶考的问题了,我这是为谁活着呢?就算有这个必要,到时候俺们搬家不行么?……

被这些条条框框折磨了N久之后有一天看完房回家的路上,GR突发奇想,咱们费那个劲干嘛?咱们买不上符合那些条件的房子,就住这车上了。不是要四个卧室么?咱把车中间加个挡板,别说walk out basement了,咱这都实现walk out bedroom啦!卫生间?开了车门就是大地母亲的怀抱,想怎么撒野就怎么撒野呀,上哪找这么大的卫生间去呀!不喜欢夕晒?那好说,扒车的时候改个方向不就完了么。学区那更不成问题!你说哪个学区好吧,咱开着车就去趴在它门口。买个房子还有rezone的问题呢,今年归这儿明年归那儿的,学校排名还老变,谁能保证自己的房子老跟得上形势变化呀?开车就没这个问题啦。你变吧,变完了,咱从这个校门开到那个校门不就完了。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厨房的问题,double wall oven, gourmet island, granite counter top啥的都解决不了。不过咱都这么大的行动自由了,还要厨房干嘛?看哪家馆子好,开过去直接吃就完了,还不用操心洗碗的问题。

虽然GR的奇想这么完美的解决了所有难题,我们两个也只能做5分钟的阿Q。阿Q完了之后,仍然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买个美国人的房子,住进去的第一刻起就为下一任房主体贴周到地考虑一切……

Crown molding (1)

我和GR最初开始看房子的时候谨记朋友们和realtor的忠告,一心一意要把房子买在学区好的小区里。看了几次房之后就发现这些小区真是寸土寸金,房子的密度盖得跟菜市场似的,一开窗户,邻居家的孩子就能把篮球仍进来。每一个lot上尽着能盖房子的那么大地方使劲儿地往上罗。主卧在车库上面那是标准设计,嫌屋子里地方不够大,拼命加bay window,恨不得把房子盖成倒置的金字塔。在Clarksville看了几个星期房子以后,有一个周末我们又从一个极品倒置金字塔里出来,GR蹦出来一句词 ―――这可真是巴掌大的一块儿地上盖了一个屁股大的房子。

我差点没让他给害得笑岔了气。

Crown molding (0)

买房子是一个费力耗神、花钱花到肝儿疼的马拉松运动。昨天HY打电话来抚慰我受伤的灵魂,挂电话的时候说虽然买房子是很累人的一件事,但是每个周末去工地上遛遛,看着自己的房子一点点成长起来,也挺有成就感的。我非常佩服HY乐观的精神,我大概不大能够做到她那样enjoy的水平。但是,整天唧唧歪歪那些烦心的事也挺无聊的,还给自个添堵,于是我也决定苦中作乐,记录一下买房过程中能够使我在精疲力尽、心疼肝颤的情况下还能一笑的那些花絮。

星期五, 九月 11, 2009

两根黄瓜和一个橘子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从前温室里长了两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黄黄和瓜瓜。有一天黄黄对瓜瓜说,“我不想住在温室里了,这里不够大。我们去农场里买块儿地吧,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己种小黄瓜了。”瓜瓜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同意了。于是两根嫩黄瓜就从温室里跑出来到外面广大的世界里去寻找适合种小黄瓜的农场。

他们两个走呀走,走了很多路,可是还没有看见农场的影子。这时候路上来了一只金光灿灿的橘子,脑门上顶了一块闪闪发亮的牌子,上面写着:风水大师。两个嫩黄瓜想,这个橘子既然是风水大师,那她一定对这附近的地理很熟悉,我们不如去请教请教她到哪里去找农场吧。于是两根嫩黄瓜就虚心地上前去搭讪,虔诚地请教风水大师如果他们两个打算找一个农场种小黄瓜,应该往哪里走。大师瞟了两根嫩黄瓜一眼,说:“小朋友,你们想找什么样的农场呀?”两根嫩黄瓜说:“我们想找一个阳光明媚,水源充足的地方做农场。”橘子大师听了,拿出两个圈圈来说:“这是两个指图针。我在北山的山洞里藏了一份水系图。你们两个戴上我给你们的指图针就能找到那份水系图。等找到地图之后,你们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就知道应该去那里建农场了。”两根嫩黄瓜听了非常高兴,谢过橘子大师就要上路。橘子大师说:“我把我的宝贝指图针给你们拿去用了,你们要留下一点东西做抵押才好。要是你们找好了农场之后不回来还我的宝贝怎么办?”两根嫩黄瓜想,橘子大师说得对,于是他们俩就把自己的小猪存钱罐留下了。

两根嫩黄瓜高高兴兴地上路了。他们俩发现这两个圆形的指图针戴在头上正好合适,而且金光灿灿的很漂亮,于是就拿来当帽子戴。走了一段路之后,戴在头上的指图针越来越紧了,简直箍得脑袋疼。两根嫩黄瓜这才发现自己上了橘子大师的圈套。黄黄气愤地把头箍扯下来扔到地上,对瓜瓜说:“我们上了橘子大师的圈套!我们不用她的指图针去找什么水系图了。我们自己去找地方建农场好不好?”瓜瓜也觉得这个橘子大师太可恶了,同意黄黄的提议自己去找地方建农场。黄黄又问到:“如果我们自己建农场,可能会选到一个贫瘠的地方。也许要整天自己辛苦挑水,到时候没准会累弯了腰。瓜瓜,你愿意冒这个风险么?”瓜瓜坚定地说:“我不怕!哪怕累弯了腰,也不能让橘子的阴谋得逞。”两根嫩黄瓜打定了主意就跑回去找橘子大师,质问她“你怎么设了圈套给我们钻?太可恶了。我们不要你的指图针和水系图了。你还我们的小猪存钱罐来!”橘子大师镇定地回答:“我这么高尚,好心好意帮助你们。你们两个小贼反倒诬陷我这样皎洁的月光太明亮。”两根嫩黄瓜气愤地反问:“你这样的行为怎么还好意思宣扬自己高尚呢?我们被你光鲜的外表给蛊惑了,你的心地实在是很阴险呀。简直就是个大骗子!”橘子大师听了两根嫩黄瓜这一番发泄,不屑地说:“看你们两个顶花带刺、嫩得掐得出水来,可见你们也没见识过什么大世面,今天我就教育教育你们。你们听说过前朝有个大文学家叫做刘基的写过一篇《卖柑者言》么?没听过,我就给你们念念。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于子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托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你们两个嫩黄瓜知道不知道,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卖柑者言》里面的柑橘。你们自己见识肤浅,涉世不深,居然怪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连刘基那么聪明绝顶的人物见了我之后也只好默然无应,你们两根嫩黄瓜还想翻天覆地不成?你们以后还是好好修炼修炼,再从温室里跑出来的时候把自己的眼睛擦擦亮,不要等掉进陷阱里了才回过味来,那就晚了。现在你们赶紧给我离开这里,如果你们再在这里继续无理取闹,不知好歹,我可就要祭起雷公鞭(注)了,到时候打掉了你们脑袋上顶的花、身上挂的刺你们可别哭。”

两根嫩黄瓜听到这里,怒火中烧,恨不得胀得皮都要破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两根黄瓜壮怀激烈地说:“你祭你的雷公鞭吧,我们誓与正义共存亡!”

老和尚讲到这里故事结束了。小和尚问:“那黄瓜和橘子的斗争结果怎么样了呢?” 老和尚说:“这我就不知道了。”小和尚又问:“如果橘子怯阵了,他们不打这一仗了怎么办?那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橘子不是还会到处坑蒙拐骗吗?”老和尚说:“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橘子会得到她应有的下场的。”

―――――――――

注:雷公鞭是《封神演义》里面申公豹的法宝。我小时候看《封神演义》最讨厌的就是申公豹。这个家伙两只脚往前走,眼睛却朝后看,而且处处和姜子牙作对,凡事倒行逆施。这里把雷公鞭送给橘子大师,我想她一定会把申公豹传下来的法宝用得得心应手的。

星期三, 九月 09, 2009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昨天晚上一夜都很心情激动,因为第一次被人“邀请”笔战了!我看到“邀请”之后兴奋地睡不着觉。

我们买房过程中,换过一次agent。给第一个offer的定金支票一直留在第一任agent那里,现在买房终于要收尾了,想要回已经作废的那张支票,要了三次都没要到,还落了个无理取闹的名声。Agent声明如果我们继续“无理取闹”下去,人家不会再为俺们浪费时间,将在报纸上公开一场讨论。顺带请俺们自重自爱。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爱和平的人,不爱惹事生非,但是没想到战斗真的来临时心情却是如此兴奋、激动、热切期盼。虽然这场笔战只是跟前任买房的agent为了点定金支票的问题打口水仗,但是这是成年以来,我第一次严肃认真地参加到斗争中去,真是象冠礼一样令人兴奋。我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还有这么好战的品性,自己对现在这样的心态都很惊讶,一听说要开仗真是年青了十岁一样。看来俺还有很多潜能有待开发呀! :))))))

星期二, 九月 08, 2009

蠢蠢欲动

上个星期四收到DHH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发来的一封email,关于International Training Opportunity with the CDC。这个training program从1996年开始,每年一次,平均每年在DHHS范围内招收20人。每年的培训包括在亚特兰大为期3周的workshop和最短12个星期的international assignment。FDA属于DHHS的一个agency,所以每年的培训为FDA employee预留一些位置。

看了这封email我的心就在怦、怦、怦地跳。我对于那个在亚特兰大为期3周的workshop没啥兴趣,但是为期12个星期的international assignment太诱人了!可惜我现在还不是federal employee,没资格申请参加这个培训计划,而且下面几年已经被family plan计划掉了,但是我会记住这个program。如果我成为鸭子(注)之后还保有对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的激情,如果小鸭子和羽毛花里胡哨的大鸭子都支持,我会申请参加这个培训计划,派我去南美或是亚洲吧!I love everything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一只不安分的猪热情地幻想……

---------------------------------

注:不记得从哪看到的了,有人说:没有结婚的女人是燕子,自由地飞翔;结了婚的女人是鸽子,到点回家;生了孩子的女人是鸭子,屁股后面跟了一大串…… 这个比喻真是生动形象呀!哈哈哈

星期二, 九月 01, 2009

周年纪念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从前有个农场,农场里有一大群牛,还有一只猪妈妈。有一年春天猪妈妈生了一只小猪,猪妈妈给小猪起名叫猪小戒。

猪小戒和小牛们一起游戏长大。农场的牛倌赶着小牛们去放牧的时候也把猪小戒带上,猪小戒从小就从牛牛们那里学会了吃草,打响鼻,甩着尾巴赶蚊子。虽然猪小戒打的响鼻一点也不象牛牛们的响鼻一样明亮,而且每天放牧回来之后,牛牛们都会安静的趴在牛棚下面反刍,可是猪小戒却怎么也学不会,但是除了这两件事以外,猪小戒以为自己和牛牛们是一模一样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牛牛们和猪小戒一起长大了。

又一年春天来了的时候牛倌不再赶着小牛们出去吃草晒太阳了,而是给牛牛们套上了犁,把他们赶到地里去耕田。猪小戒打小就和牛牛们一起厮混熟了,连牛倌也把猪小戒错当成牛了,于是也给他套上了一副犁,拉到地里去耕田。耕田耕了没几天,猪小戒就对这样的日子厌烦了。他头一次认识到自己和牛牛们的差别。猪小戒不喜欢耕田的日子,他总是一边在田地里吭哧吭哧扛犁一边漫无边际的幻想,要是我能扔掉这副犁,跑到泥地里去打滚该多好,等玩儿够了再跑到太阳底下去睡觉,晚上回了家槽里有满满当当的麸子,那才是真正的猪的生活!

这样想过了之后,猪小戒就跑到牛倌那里对他大声的说:“我不要再套上犁到地里去耕田了。我要过一只猪的生活!”牛倌这才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竟然把猪小戒错当成牛了。听了猪小戒的宣言之后,牛倌给猪小戒卸下了犁,把他送到猪倌那里去。猪小戒如愿以偿。到了猪倌那里之后,猪小戒被送进一个木栅栏里,里面有一个装满了麸子的食槽,角落里还有一块儿烂泥地,泥地边上有一片干草。猪倌对猪小戒说,从今往后你就住在这里吧。

猪小戒看到那块烂泥地之后简直觉得这个木栅栏就是天堂了。他兴奋地跑到泥地里滚呀滚,滚得满身是泥,然后激灵灵地打了个抖,把泥点子甩得到处都是。玩够了之后,猪小戒跑到食槽里把麸子吃了个干干净净,然后躺倒在干草上晒太阳。没过多大一会他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一觉醒来的时候,猪小戒发现猪倌已经给食槽添过食了,食槽里又装满了麸子。猪小戒高兴地心想,这才是真正的猪的生活呀!新的一天开始了,猪小戒又快快乐乐地跑到泥地里打滚,吃饱了之后又跑去干草上晒太阳,然后又是呼噜呼噜地睡大觉。周而复始,这样一天一天的过了没几个月猪小戒就长成了一只魁梧雄壮的成年猪,简直就象是下凡的天蓬元帅了。

这一天,猪小戒关在木栅栏里觉得烦闷了,他决定要出去玩一会儿。可是这才发现栅栏的门是锁起来的,他自己出不去。他正要喊猪倌来开木栅栏的门,就听见几个猪舍之外,猪小二正凄厉地斯嚎,简直像是有人要来杀他一样。猪小戒赶紧问邻居这是怎么回事。邻居告诉他,年关快到了,猪小二已经从一只小猪长成一只大猪了。农场的主人要宰了他来过年。现在听到的斯嚎正是猪小二从猪笼里被抓出来,在去屠宰场的路上做最后的挣扎。猪小戒听到这里冻住了,那么说这也会是自己将来的命运。有一天自己也会被猪倌拎起来送到屠宰场去任人宰割。猪小戒想到这里觉得浑身冰冷。直到这一刻他才认识到,从他选择了猪笼的那一天,他就永远地失去了自由,等待他的是被人屠杀的命运。

他把自由、生命、尊严换了麸子、干草、烂泥地。

“这就是我所想要的真正的猪的生活么???…… 这也许是真正的猪的生活,但不是我所想要的。”猪小戒想到这里,心里默默地沉吟:“我不要这样悲惨地死去,把自己的生命换成一堆肉供别人享用。我不再要这麸子、干草、烂泥地,我要自由。如果猪的命运注定要任人宰割,那么我就要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老和尚讲到这里故事结束了。小和尚问:“那猪小戒怎么成长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呢?”老和尚说:“这我就不知道了,那只有看猪小戒的造化和修行了。”

        ---到FDA工作一周年纪念

星期三, 八月 26, 2009

儵忽凿浑沌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哈哈哈,笑死了!!!

最初看到的是“南海之帝为悠”,这样读起来就是中央之帝“浑沌”被南北之帝“忽悠”给凿开窍而一命呜呼了,读起来比正版的幽默值高出了真不是一个等级。等认真诂苟之后发现是南海之帝为“儵”不是“悠”,效果就差多了。我还想着东北人是不是从《庄子》里提炼出来的“忽悠”这个词呢,刚想狠狠地敬佩一下东北人的文化水平,然后就发现是自己这个文盲被internet给忽悠了。哼!

当然正版的原文也很幽默啦,只不过是另一种风格而已。

------------

据网上的译文讲,这篇《应帝王第七》本是庄子以圣贤之心教导帝王无为而治的。不幸被俺们这些文盲乱搞,都成文言版的笑话了。他老人家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气得多出一窍来。不过庄子老前辈一向比较淡泊,我想大概不会跟晚辈文盲一般计较的吧......

星期五, 八月 07, 2009

转载:昨天偶然看到一个民工的账本,我哭了!!!

豆瓣上看来的。原帖link: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454136/

 昨天中午,他在我们公司搬了东西,就蹲在公司的门口记东西,我看他蹲着写挺费力的,就叫他坐到我的办公位置上写。不经意间,我发现他在记帐,这倒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绝对没有窥视他的隐私的意思,纯属好奇),我也就拿过来看了一下,他记账是那种流水账(其实就是一笔一笔的加上去),我大致默算的一下,整理下来,大家可以看一下,同时有一些我的解释,是我问他后记下来的。(照片http://home.dichan.com/showtopic-1355.aspx?s=laomao

  帐是12月份的总收入:770元左右(大致的,但不会超过800)

  房租:50元(4个人合租了一间房)

  管理费:20元(街道收的,包括10块钱的暂住费)

  餐费:140元(早饭1块,中饭4块,管饱不管好的那种)

  买菜:27元(4个人每天*流买菜,一起做饭吃)

  买米:15元(本来自家有米,但来回的车费比买米还贵)

  日用:30元(包括油、盐、纸等)

  买烟:21元(0.7块钱一包的那种,1天抽一包烟)

  通讯费:17元(包括10块钱CALL台服务费)

  交通费:3元(日常交通基本靠走)

  给儿子生活费:200元(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给老婆买件衣服:20元(估计是地摊上买的,"半年没给她买新衣服了"他说这话时充满愧疚)寄回家:150元(存起来给儿子念书)

  给母亲看病寄去:50元(母亲药费3兄妹分摊)

  意外支出:60元(一次为了抢活横穿马路被罚款10元,一次挑东西碰着了一个小青年,被敲诈了50块洗衣费)

  我看着他的支出,很是心酸,他说我们公司的人都很好,经常把能卖钱的东西给他(就是废报纸,不要的包装箱,还有就是过期的宣传品),有次有个女孩还给他件衣服(就是一件宣传用的广告衫),每次在我们这里做事,都有水喝,有时候还有好烟抽(我无语,我们叫他做了事,有时会给他支烟)他最怕的就是生病,哪怕是感冒发烧都怕,最想的就是儿子能考上大学,母亲身体能好起来,最不想的就是乡干部到他家里去,去了就多是要钱。他每天6点钟就出来找活,8点中才能回去,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吃了饭跑到小卖铺去看电视。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家乡承包点鱼塘、果园,他憨厚地笑着说,那不是他们能承包到的,好地方都让有关系的搞走了,他不知道什么叫公民权利,他长这么大没见过选票。

  他知道WTO,新闻里常讲,但他不懂政治,也不懂经济,他只想每天能多挣10块钱,这样每个月就能有多的钱给母亲买好点的药,给儿子多寄点生活费,给老婆多买件好看的衣服。他说很怕死,因为他要为这个家奋斗,他的母亲,老婆,儿子还要他养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存点钱做点小生意,能让自己的经济宽裕一些。这就是一个普通民工的月帐本和自白,全国有7亿这样的人,他在这个群体中算是中等吧,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底层,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基石,他们没有接受这个国家的任何资助,没有享受都这个国家的任何福利,在关键时候,他们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群体,我们甚至于不愿意把他们当作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的一个部分。我们似乎为他们考虑得太少了。

  每个人可以扪心自问,你是否注意过他们,你时候考虑过他们,当一个普通民工站在你旁边,他身上的汗味飘进你的鼻孔,你是否会掩住你的口鼻。我以前会,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我自认为我很爱国,但现在我认为我以前只是喊喊口号罢了,我无法帮助他们,我能做的就是跑到"爱心1帮1"活动那里捐几个小钱,帮住个失学儿童,我想,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这种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整个阶级的进步,我猛然间很佩服那些下乡志愿者(包括那些不远万里到我国乡村里帮助那些乡民的外国人),他们带来了这些人最需要的东西,我却做不到,其实是根本不愿意去做,我是个小人,一个理论上的爱国者,一条学会了世故、学会了虚浮、适合窝在温暖环境下的寄生虫。

  中国有多少农民工?

  又有多少农民工过着这样的生活?

---------------------------------------

我也是偶然看到的。有多大一个必然的基础才有这个偶然的发生?除了那个“账本”,这衍生出来的偶然看到->偶然看到->偶然......又有多可悲呢?更可悲的是,虽然有那么大一个必然的基础,引发了这么小一个偶然,震动、悲哀之后我们会自然地shut down computer -> go home for dinner -> forget about what we read in an hour (or in hours in worse case)......

星期五, 七月 24, 2009

大失所望

昨天收到瓜儿寄来的第一部分结局,读完之后大失所望。当然瓜儿的工作进度还是让人满意的,翻译水平嘛已经有过定论了,就不继续打击她了。失望的是“畅销书”的水平。

第一部分力唯一让我觉得还算是出彩的地方是堂娜.玛利亚去见骑士团团长的那一段。其他的都平平淡淡,让人读完了觉得,怎么就结束了呢?好像还什么都没发生呢呀?!

而且,显然作者也没下工夫思考什么写作重点一类的问题,或者人家压根就不care。可是俺这样的实诚读者就纳闷啦,您所想表达的不是“无辜者”的血么,那应该重点表现“无辜”呀。可是文章里除了轻描淡写的两句话说清洁派教徒崇尚生活节俭、乐于助人、不贪恋凡世的物质享受、注重精神上追随上帝之外,压根儿就没有关于清洁派教徒的实质性描写呀。一点data也没有完全是定义式的描述,这个也好意思叫小说?没有对比,当然也表现不出来罗马教廷是怎么腐败的,虽然我们都知道那是事实。可是文学作品不就是要给大家一个感性认识么?您这么定义一下对阵双方、总结一下战况、穿插一点半夜爬山、结尾公告一下屠杀事件,这就算是“无辜者的血”啦?要是都象这样写小说,俺们不如直接看给中学生的历史教科书好了。就作者这么不经心的水平也写出畅销书来了,真是让我忍不住想入非非---等哪天我退休了没事干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写写小说消遣了!

Today these senses are at the mercy of commercial society to whom all tastes are but appetites to be used and abused for the sake of profit.

        --- Quoted from 《The Music of Man》

唉,俺们真是好可怜呀!整天被abuse。

星期四, 七月 16, 2009

“We Erased The Apollo 11 Tapes”

早晨上班的路上听到NPR news里面报道,正值阿波罗号登月40周年纪念之际,NASA发现当年记录阿波罗号登月的录像极有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they were probably destroyed during a period when NASA was erasing old magnetic tapes and reusing them to record satellite data.
多可笑,这么重要的文件可能因为这种低级错误被删掉了?我觉得Dan Brown要是有工夫可以写另一部《Deception Point》了,当然这回NASA扮演的角色就不那么纯洁了。以前也看到过关于阿波罗号登月真实性的讨论,但是都没当真。这回可真觉得以前的那些讨论不是空穴来风了。NASA对误删阿波罗号登月记录的解释怎么听都像此地无银三百两呀。

东西德没有合并的时候,东德在80年代的奥运会田径项目上那是很牛很牛的。后来据说都是嗑药嗑出来的。但是当时的药检水平跟不上用药水平,所以这些伎俩都得等三五十年以后才能被戳穿。当然,如果奥委会的工作没有做好,把当年的尿样都丢了,那不管后来药检技术怎么发展也没用了。NASA看来深得此道精髓!大约现在的技术能够分辨出当年记录阿波罗号登月的录像是不是假造的了,于是NASA就开始玩新花样---老子撒的尿已经丢了,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星期二, 七月 07, 2009

花粉求助

今天在CB的blog上看到这幅图,已经有日子没逛BBS了,这些经典都得拐好几道弯儿才有机会拜读。虽然搞笑的味道多了些,但还是有真理的成分在里面的。在这里存档一份,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点记录。



又及,中午和twin散步的时候聊起国内现在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要想进大医院,先得给院长大人准备好几十万的见面礼。这样光明正大的抢劫,老百姓还怎么看得起病呢?到头来那几十万的投名状还不是得从病人的身上刮回来。忍不住感叹,我们这样脑子一根筋的人回了国大概是没法生存的吧。人家明明来提携你(伸手要钱),你还在那里目瞪口呆、惊讶地下巴都掉了,提携的人心里难免笑话我们不识抬举。

……

当然,这样的事情要一一罗列出来装几火车皮也不嫌多。但是回国还是那么有魅力的一个选择,让大家忍不住前赴后继的涌上去。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机会比全世界所有其他地方加在一起所拥有的机会还要多,这样一个“遍地黄金的新大陆”怎么能挡得住大家不往那里涌呢?以前对于国内的机会也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认识,现在这个概念切切实实地变成了炮弹落在了离我一毫米远的地方,再怎么假装无动于衷也是不可能的了。

上个星期瓜儿突然发来了一封甜蜜的email,很少见的上来就“姐姐”,让我忍不住心里头哆嗦了一下。她老人家平时惜字如金,email里从来没有废话(如果给废话分等级的话,“姐姐”这样的词在瓜那里肯定是最高级别的),今儿个突然这么亲热起来,下面一定有文章呀!看下去是说让我帮她找英文版的《LA SANGRE DE LOS INOCENTES》(1),因为最近她找了份差事(当然是工作时间以外的)帮一家出版公司翻译原版(西班牙语)的《LA SANGRE DE LOS INOCENTES》,有一些地方不大明白,想找英文版来参照一下。

看完email的第一反应是,找英文版的《LA SANGRE DE LOS INOCENTES》先放在一边,头等大事是先要想想明白―――没有搞错吧?几十年前象傅雷一样的翻译名家初出道时也都是自己翻译好了书,修改了再修改,润色了再润色,求着出版社给出版。没听说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虾米一点道行都没有的时候就有人拿着钱来请你翻译长篇小说了?还保证出版?!虽然整天感叹这世界变化快,可也没想到能快到几年没打听行情,这虾米改螃蟹―――腿还没长出来呢就都横着跑啦?

急急忙忙把惊讶掉了的下巴赶紧安回去,打电话过去细细打听这差事是怎么得来的。瓜儿说,北京的房子不是装修好了么?要搬进去住倒成了一件难事。房子虽然有了,可是买不起家具呀。为了买锅碗瓢勺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瓜儿计算了一下自己付完房贷之后那点可怜的工资,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得到人力市场上去站场子啦。就这么着在水木清华BBS上找到了这份差事。正式翻译之前,出版商让她先试译了一章看看她的水平,竟然就通过了。我问她,让你试译的章节你怎么也不找人帮你看看呢?人家说,找了好几个同学帮看过了。俺立刻感觉很受伤,感情要不是为了找英文版,人家压根就想不起来还有“姐姐”我这位“文学爱好者”(虽然是号称)的存在呀。问她为啥没给我看,瓜儿很诚实地说,“你呀?你中文水平不行吧。”―――俺听到这里,以破抹布蒙面、散发、赤足狂奔,赶紧跑到个没人找得着的地缝里躲起来。唉,受家人打击不是一回两回了。俺也锻炼的皮糙肉厚了。在地缝里躲了两秒钟之后,又跑出来继续腆着脸问,“那我能给你帮啥忙不?”瓜想来想去给我安排了一个老妪的角色,说翻译的初稿还是给我看看吧。要是我这种中文水平的都能看懂,那将来80%的读者都应该没有问题了。俺还能说啥呢?屁颠屁颠地上任呗。

今天终于收到了瓜儿寄来的前三章初稿。她说这本小说的翻译难点是复杂的宗教背景,因为她对于那段历史知道的太少了,对一些关键词的翻译拿不准。如果有熟悉宗教历史的人能帮她把把关那就最好了。俺这个老妪虽然受了严重打击,断胳膊断腿、骨肉皆为齑粉,但是还是痴心不改。于是到这里来发帖求助,虽然知道也没几个人看得见,但是,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啦。

来这里光顾的筒子们有对西班牙语版的《达芬奇密码》感兴趣的么?您愿意帮着给看看瓜儿的翻译初稿么?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意见,宗教知识的也好,翻译风格的也好,文字修改的也好,错别字订正也好,……,只要是意见统统欢迎呀。您如果有时间,愿意帮忙,请留言,或发email给我(gegewugohome@hotmail.com)。我可以把翻译初稿用email寄过去。没意见,但是对小说感兴趣的,不介意读虾米的不完善初稿的,只要您说一声,俺们也乐意给您寄去呀。

忘记前两天从哪看来的一句话了,“中年人能够承受多大压力检验的是他的韧性;年轻人能承受多大压力,焕发的是他的潜能。”当时看了我还在那里感叹自己已经人到中年了,不期待压力再来光临了。看到瓜儿被锅碗瓢勺所迫而找到了这样的机会,还是很为她高兴―――有压力来焕发她的潜能。

-------------------

注:

1.《LA SANGRE DE LOS INOCENTES》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无辜者的血》。

2.GR打电话的时候问瓜儿有没有取好笔名了。瓜说,“用啥笔名,我就打算赤膊上阵啦。”于是俺这个忠实的第一粉丝就取名为“花粉”了。

星期一, 七月 06, 2009

有感于现代汉语的退化

长周末的时候翻箱倒柜地把搬家的时候不知道埋在哪一个箱子里的《林玲古筝演奏教程》翻了出来。看了前几课之后有一点和古筝弹奏没啥直接联系的感慨。



第一节课讲古筝的构造。古筝上各个部分的名称都很好听,筝首、筝尾、筝身(又叫隐间)、雁柱(琴码)、前岳山(前弦枕)、后岳山、面板、边板、龙池(共鸣箱上的发音孔)、凤沼(后发音孔+穿弦孔),弹奏时戴的假指甲叫做义甲。雁柱、岳山、龙池、凤沼、义甲,多文雅的名称呀。也只有古人有那么好的兴致、那么好的文思给乐器起这样动听的名字,让人一听就象置身于旷远、幽静的仙境。一行大雁在两麓高山之间引颈高歌,筝筝之声穿越云霄,上达龙池、凤沼,连天宫中的神器也和着一起共鸣。那是什么样的境界呀?

吉它是到了现代才传入中国的,同样是弹拨乐器,在结构上和古筝有很多可比性,可是现代人的品味真是差多了。吉它上各个部分的名称(弦钮、指板、琴颈、……)非常“直观”、“严谨”,一点想象力也没有,当然就更加不能奢谈浪漫、雅致的气息了。这样的乐器好像也只好拿来弹弹民谣。:) 当然俺其实是非常喜欢Flamenco guitar 的。这么说,只是哀叹自己生在这个汉语退化的时代,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创造浪漫的生活气息,反倒充分发展了暴殄天物的本事。

Jack说看到《诗经植物图解》很惊喜,这下儿终于可以把那些优美的名字和实物对上号了。接下来还要兴致勃勃地找《楚辞植物图解》。忍不住打击她说,没准儿还是对不上号的好。要是看完了发现在《诗经》中用来表现爱情坚贞的“飞蓬”(1)原来就是狗尾巴草,那可多败兴呀!

--------------------------------

注(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卫风.伯兮》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不在时,心里黯然,发如篷草,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寻出情何以堪的哀伤来。

飞蓬,学名狼尾蒿,西北乡下似乎也是这么叫的,飞蓬其实取的是种子在风里的姿势。此草,生命力极强,长遍大江南北,是随处得生,随处得长的样子。

刚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漫游归来的杜甫。偶相聚,又相远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命运:为精神的魂灵献祭自己,离了物欲的河流,飞蓬也就是必然的生命状态了。但这两句诗里,既有沧桑,更有豪情,为我所喜欢。

长在自然里的飞蓬是再简单平凡不过的植物,我既没有从中体会到爱的坚贞,也没有看出人心上的涩苦,我默然看它的时候,不知道,它的叶面上还藏了上古《诗经》里的爱情,以及命运之无常和不得把握的苍凉况味。读到此处,才算是懂得一点。

来源: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77809

星期二, 六月 09, 2009

坐办公室的也不是没有工伤的危险!


昨天接到一个新的assigment,document room送来了30个箱子,这里面所有的文件是一个新药的申请。申请送来的时候我不在办公室,回来的时候看到门口堆了一人高的箱子颇为震撼。自从昨天这个申请送来到现在不到一天的功夫,这一墙高的箱子已经倒了两回了。邻居们纷纷绕道而行,躲避危险地带。我旁边的一位老资格reviewer说,这个paper submission可以创记录了,没见过谁的门口摆这么多箱子的。鉴于FDA已经出了新规定,以后慢慢要求所有的新药申请都得是electronic submission,我想有可能我这个记录真的就是历史最高峰了。这么有意义的事当然得记录一下。

p.s.1.我检索了table of contents之后发现30个箱子里只有6个箱子是跟统计有关系的。把这6个箱子挑了出来,明天就让人把别的箱子都运走,排除工伤的隐患。

p.s.2.俺本来不想被照在照片里的,但是同事一个劲怂恿,而且说是给这些箱子一个参照物。结果照出来一看,这个照片上的衣服很给面子,穿上了象孕妇一样。郑重声明一下,俺就是充分实践唐朝的审美标准,大家不要发挥联想哈。

星期二, 六月 02, 2009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这句话是读《The Animator's Survival Kit》的时候看到的。当然不是作者的原创,但是当时读了深有感触。

很喜欢动画片,不管是迪斯尼的,还是不是迪斯尼的。动画片里最打动我的是每一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想象力。《Monster》里面通到每个小朋友房间里的门,monster对小孩子的恐惧;《Cars》里面人性化的汽车;《Up》里面云朵做的小孩子、小猫、小狗;《Toy story》里玩具们每到生日和圣诞节时对新送来的礼物的担心;当然还有《Shrek》里一切反传统的新概念,……这些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力,但是看到动画片里出现这样的idea时又觉得真是perfectly reasonable!禁不住感叹,这样的主意是怎么想出来的?!

很多人喜欢科幻电影、科幻小说,原因之一就是科幻作品中对未来或是未知世界的想象。我很少对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感兴趣,也许是因为那里面的想象很少能让我发生共鸣。但是动画片里的想象却常常令我非常感动,也许因为动画片里的想象是完全人性化的、基于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慰籍我们对现实中无法(或很难)实现的梦想的渴望。虽然以前就知道《Monster》、《Cars》、《Toy story》、《Up》、《Shrek》……里面的想象我不能企及,但是一直以为一旦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敲定了,制作就是一个高强度的画卡通的过程,似乎是一个(technically)可以一个人完成的工作。

越过屏幕,开始学习动画片背后的故事才发现:there are so much I don't know. 以前从不注意动画片结束时长长的片尾,也知道电影的制作是一个团队创作的过程,但是头脑中一直以为米老鼠和唐老鸭就是Walt Disney一个人搞定的。直到读了《The Animator's Survival Kit》才发现原来:I didn't know what I didn't know.

星期一, 五月 18, 2009

大兴土木

把各个blog的template都换了一遍。Original code 都是从 Btemplates 上下载的,大部分是按IE做browser写的,有一些template用Firefox看有问题。俺这点三脚猫的功夫也就能改改字体大小什么的,一到layout出问题就歇菜了。最明显的问题是《霞客行》上面的标题显示,这个试了半天了也没有搞定,已经放弃了。另外就是把所有blog上面的nevigation bar 给弄丢了,也不知道怎么找回来。有高手知道的,请指点一二。其他的问题都不太明显,就决定凑合一下了。

大兴土木之后觉得好像搬了新家似的,象小孩子穿了新衣服一样高兴,于是决定昭告天下一下。:))

星期一, 五月 11, 2009

Yesterday once more, ...... bu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搬家以后终于有电视看了。和LP在MSN上聊天的时候感叹,“总统换届这么沸沸扬扬的事儿虽然发生在家门口,但是好像离我十万八千里一样。热闹了多半年的选举、就职、出访G20......我也只在网上的新闻里看了看新总统的照片,从汽车的收音机里领教了新任总统的口才。直到搬完了家,有了电视机看,才发现:哇塞,原来总统会动的!”

自从有了电视机以后,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让家里热闹点儿,有点儿“人”气。然后我在一片white noise之中洗澡、做饭、吃饭、刷碗、上网..... 某一天我正在做饭的时候突然听到熟悉的“I will be there for you”,有点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拎着菜刀跑到客厅里一看,电视上果然在放《Friends》!从那以后每天都5点钟准时下班,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里,6:30pm之前做好饭,守在电视机前面等待《Friends》。以前在Hopkins的时候也是每天晚饭的时候准时等待《Friends》,但是那时候家里很有人气,不需要电视机的white noise,看《Friends》的时候还有friend在一起。一顿饭吃地长了,还会从一个台换到另一个台,当然都是在放《Friends》。四年过去了,重新在晚饭时间发现《Friends》的时候有一点 yesterday once more 的恍惚,只是现在是我一个人守着电视机了。在大哥的blog上看到他说现在听年青时代喜欢的歌,“就像每一个中年人那样,听的不是音乐,是自己。是那些音乐唤起的青春期的曾经那么熟悉如今却竟然有些陌生的层层碎片恍惚场景肾上腺素上升的回忆。”伴着《Friends》的white noise,我觉得好像又回到了“林语堂”。

Yesterday's gone forever

北京时间公元2009年5月12日,冬瓜同学独自一人出发去西藏了。临走前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最近西面的国境不太安宁,白嘱咐她两句。瓜儿说,“我去三峡的时候刚离开四川就汶川地震了,去云南的时候刚离开XX雪山(不记得是哪座山了)就雪崩了。这次去西藏,中印战争能不能赶在我离开西藏之前爆发呀?那样我就不用算计我的年休假了,可以一直呆在西藏。那该有多好呀!”80后的孩子多么自私呀!为了几天的年休假可以不惜充当战争的导火索。她们单位怎么就不取缔了她的年休假呢?让她这种“导火索”四处乱窜,不是给祖国的安定团结添乱么?就算不从大局着想,台里的领导也要考虑让她这么休假增加同事们的工作量呀!

可是我一边诅咒她的自私,一边又无比羡慕。GR给我妈打电话的时候聊起冬瓜去西藏的计划,老妈感叹说:“跟她姐一个样!”GR commentted,“你显然没有那么高的能量呀。”我何止没那么高的能量,我现在整个就是一个office animal。搬了一回家,年休假就成负的了。我还能有啥能量呢?真想问问我的cookie,“where are the 'Many trips' you promised?”

星期二, 五月 05, 2009

妈妈的围裙

在网上找mother's day gift的时候看到几个很好玩儿的围裙。想来围裙是很小的一件东西,不大值得拿来郑重其事的做礼物的。不过又一想,其实母亲节的礼物不过是一份心意,妈妈们本也不等着子女送实用的礼物过日子,这一天的礼物只是表达一下子女们对母亲的感谢。所以用围裙做母亲节的礼物倒是很温馨、体贴的。

然而,干巴巴的一件围裙又不免让人有点气馁。子女们送妈妈一条围裙这样的礼物有点象以前国内的工会给工人们发劳保用品一样。我就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在食品加工厂里工作,结果发了很多胶皮手套和胶鞋回来。那些手套和胶鞋虽然也挺体贴,但是多少有点“厂里知道大家老是在冰冷的水里作业,对关节的损伤是很严重的。这些胶皮手套和胶鞋希望对大家有所保护。...... 当然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健康工作50年!”前面都挺好,这后面的引申义就有点让人觉得咯硬了。一条干巴巴的围裙做母亲节的礼物说起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妈妈们常年在厨房里忙碌辛苦了!送您一条围裙,您多换替着,以保证食品的卫生。这想想就让当妈妈的来气不是?不过下面的这几条围裙真是做的好可爱,让人看了就心里舒服。

这么好玩儿的东西不敢独享,贴出来也给大家温馨一下。














Mom's kitchen, Fresh daily, open 24 hours, served with love

GR损人语录 (2)

自打决定搬家以来,GR就时不时地念叨一下科罗拉多的好处:滑雪啦、攀岩啦、爬山啦…… 这些他在户外运动的天堂里培养起来的种种嗜好等离开科罗拉多之后就没机会再好好享受了。然而我猜那些都还算不上最令GR念念不忘的,最令他难以割舍的应该是科罗拉多遍地都是的、身材劲爆的美女们(当然也是拜户外运动所赐)。这从搬家的第一天格格巫就已经深有体会了。

这次搬家GR决定租个U-haul trailer,把一些值得留下来的“破烂”从科罗拉多运到马里兰。我们俩都没有租trailer的经验。虽然上路之前GR在网上学习了一点拖trailer的常识,但是搬家的过程中还是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挂车的时候才发现trailer上写着recommended tongue weight: 270lbs。装车的时候把装书和CD之类的重箱子都堆在了前面,这个tongue weight肯定不止270磅了。Tongue weight过重的一个后果就是会把前面拖trailer的车压得鼻子翘起来,前轮不能着地。我们的情况虽然没有糟糕到车被压得前轮不能着地的地步,但是trailer挂上车之后,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个后轮一下子瘪了一大截。车开上路之后,GR担心地说,“我们这样开可能不太安全。”我安慰他说,“还有我们两个大活人坐在前面这辆拖车的鼻子上呢,好歹也有300磅了,我看是翘不起来的。”GR好像被突然点醒了一样,抱着组织上对党员的无比信任,激动而恳切地说:“是呀,我怎么都忘了!你真是劳苦功高,对咱们这趟长途的安全作出了主要贡献呀。这一路上就多靠你了。”

对于这样的“褒奖”我真是哭笑不得。咱这也算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啦......

星期二, 四月 21, 2009

关于科学家的笑话‏

前三个故事是LP发给我的,第四个故事有感而发。

故事1: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好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光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我把这个搞定。小工果然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

故事2:

上了太空后,美国人发现,由于失重的原因,水笔或者自来水笔写不出来字。于是花费了数十万美金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即可以在太空中又可以在地球上倒过来写字的笔。不过俄国人没去干这个事情,因为他们用铅笔。

故事3:

有位科学家(忘记谁了)有一次拿了一个灯泡给他的助手,让助手量出容积。这位助手辛苦地测量,运用了大量的微积分公式……然后科学家说,不用那么麻烦啊,你只用把水倒进去,再倒出来用量杯就可以了。

故事4:

从前有个格格巫,有一次review一个NDA (New Drug Application),对制药公司做的一个算法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写了code吭哧吭哧把分析又做了一遍......然后supervisor说,不用那么麻烦啊,你只用告诉制药公司你想要什么样的分析,让他们算完了交上来就是了。

星期三, 四月 15, 2009

重打锣鼓另开张

最近在豆瓣网上写了几篇日记。Jack问我怎么不肯贴到blog上来了。俺主要是怕没长性,过两天又开始三天打鱼、六个月晒网的了,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不过既然Jack觉得应该贴到blog上来,就再搬回来好了。

标题党

狒狒说了,“不是瞧不起晚辈,玩的都是些我们剩下的。”可是事物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我今天早晨上班来刚刚受了点惊吓。这会儿喝了点水,定了定神,觉得有必要对狒狒的论断做点补充:“老一辈不是没潜力,玩儿起来也是可以把人搞出心脏病的。”今天老爸给我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不能低估前辈们玩游戏的能量呀!

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还得翻一翻10多年前的旧账。我们家第一台电脑是我刚出国以后买的。我还记得很清楚是1998年春节前。父母当时买那台电脑是为了方便和我联系。我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收到我的email时激动地拼音都不会写了。当时父母都不会中文输入,所以都是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信。自打那以后虽然在输入上有了很大进步,现在我收到的email已经是中文而不是拼音了,但是老爸对于email的态度不得不说是非常“严谨”。不管多短的email,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要和写信一样,抬头、正文、落款、日期,无一缺漏。而且从老爸那里发来的email在我的记忆中从来都只有一个标题---家信。老爸那一辈的人写信都是邮局递送的,人们没有习惯在信封上写个提要,公告天下。所以他们那一代人不习惯用标题,老爸的家信里不管写的是买房子这样的大事也好,还是周日骑车去赵县这样的琐碎,标题从来没有超出过“jiaxin”,“jia xin”或是“家信”这几种可能。今天早晨突然收到老爸的一封email标题是---“这是真的吗?”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刻血压升高了100mmHg,心跳加速到每分钟200次。一种很不祥的预感在心里呼啸,是不是爸爸或妈妈查出癌症了?最近爸爸经常咳嗽,难道是肺癌?妈妈老是抱怨乳房疼得厉害,不会是乳腺癌吧?出了什么事?什么是真的么?爸爸怎么语无伦次了?......深呼吸了几次,点进email,正文第一句“前景不太妙:美国最后就业阵地也失守了!”

我差点没瘫在椅子上。接着看下去是报道美国医疗保健业经受不住金融危机的打击纷纷裁人的消息。老爸可能觉得我干的这行和医疗保健业还挺沾边的,怕我也被冲击到。这不是跟着瞎起哄么?我倒是没被裁,可是您这么玩儿几次我吓也要吓死了。老爸也是多年的老共产党员了,怎么现在晚节不保,什么时候改入标题党了?!

星期二, 四月 14, 2009

GR损人语录 (1)

2g,看见你夸GR可爱,觉得有义务“完善”一下他的形象。虽然他时而也会发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议论,但是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有时他蹦出来的词可是真能把人噎死。我决定开这个系列给他的损人语录存档,这个算是第一篇。

话说上次他来D.C.的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好多人,尤其是在美国的同胞们,每年到这时候都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被过敏折磨地痛苦不堪。我还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敏感到春天来了就痛哭流涕的地步。但是我一到春天脸上就长癣,干痒地难受,而且经常被我挠的皮都破了,血乎嗤啦的吓人。今年也不例外。再加上那几天正上火,脸上长了好几个包,红的白的,真是遍地开花。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没法出门。我就想起每当我脸上状况惨烈的时候我妈就挖苦我,说我的脸像个烂南瓜一样。把这个说法告诉了GR,本是想博得一点同情的。可是他来了一句,“你妈怎么能说你的脸像烂南瓜呢?也太糟蹋俺们了。我觉得你的脸---像开万国博览会!”

咣当......

星期一, 四月 13, 2009

另类hiking

昨天下着小雨,开车沿着70开了一个小时。路两边真是好看!树叶和小草都嫩绿嫩绿的,再加下着雨,真是青翠欲滴。70边上有一家农场的农舍屋顶上画了巨大的牵牛花,高速上冷不丁看到那间农舍时真是狠狠地惊喜了一把。可惜当时停不下来,过去了还在那里扭着脖子看,差点开到沟里去。收音机里刚好在放《rhythm of falling rain》,对时对景,而且让我回想起大学时代。这首歌还是在英语听力课上第一次听到的。雾蒙蒙的空气中有几株迟开的樱花点缀在一片青翠之中,雨点打落的花瓣洒在树根周围,让人想起《桃花源》里的那句“落英缤纷”。那一刻觉得如果能住在那间画着牵牛花的农舍里,在落英飞舞的春雨中聆听《rhythm of falling rain》,那样的日子也可以算是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了。

可惜我只是这美景的匆匆过客,我要急急忙忙的去hiking。去哪里hiking呢?曰:去prime outlet。没有臭味相投的朋友一起去原野hiking的春天,我只好去mall里面hiking啦。逛街5个小时,颇有斩获,步行里程数也算是另类hiking了。:)

p.s.睡觉的时候突然头一次注意到手背上连接到手掌的那几个指关节上居然长了很细的茸毛出来。打电话给GR说我肯定是在分泌雄性激素了。GR说“不是的。应该是春天来了,树发芽了,小草冒出头来了,某人也发芽了。”

星期六, 四月 11, 2009

春天到了,树叶绿了,花儿开了

我想去hiking!

可是又不住在英国了,也不住在科罗拉多了。D.C.满眼看见的都是汽车、高楼,不知道去哪里hiking。而且没有人和我一起去。怀念臭臭们,怀念smelly club,怀念在英国成群结队出游的日子,怀念在科罗拉多爬山的日子。这里什么都没有......

星期四, 四月 09, 2009

白痴的生活状态

今天8点钟起床。吃完了,喝完了,就上班去了。和制药公司打了一架。
今天起来了,吃完了,喝完了,就上班去了。今天没和制药公司打架。